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70页解析答案
4. (2024·浙江)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地实行耕者有其田,使人民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刘少奇指出,这是争取战争胜利最基本的一环,有决定意义的一环。这里,有决定意义的“一环”是(
C
)
A.中国共产党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B.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C.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D.解放区军民自卫反击,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答案:C
5. (2024·宿迁)据如图人物信息卡,推断该人物牺牲于(
B
)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答案:B
6. (2024·山东淄博)如图中的独轮车是淮海战役纪念馆的国家一级文物,被称为“功劳车”,是山东泗水县担运团民工向前线运送粮食的运输工具。它作为实物史料可用于研究(
D
)

A.国民大革命的成果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D.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D
7. (2024·连云港东海模拟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三)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四)我军执行外线作战、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方针,当然要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到国民党区域创立新根据地需要时间,需要在多次往返机动的作战中大量歼灭敌人、发动群众、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建立人民武装之后,方能创立巩固的根据地。
——摘编自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1) 据材料一,补充示意图中①②③④的内容,并概括该示意图反映的时代特征。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构建“人民解放战争”的知识结构图并分析这一时期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案:
7.
(1)①重庆谈判 ②转战陕北 ③辽沈战役 ④渡江战役
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2)知识结构图:
人民解放战争
全面内战爆发 → 1946年6月 国民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 1947年夏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 → 1948年9月—1949年1月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国民党反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统治覆灭
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正确决策赢得全国民心;解放区土地改革使中国共产党获得农民广泛拥护;国统区民主运动有力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决策与英明指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