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4·苏州昆山期中改编)某学校历史社团编演了四部课本剧,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第一部 十月革命·中国曙光
第二部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三部 共产党早期组织·工人刊物《劳动界》
第四部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护国运动的展开
C.社会习俗的改变
D.社会经济的发展
A
)第一部 十月革命·中国曙光
第二部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三部 共产党早期组织·工人刊物《劳动界》
第四部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护国运动的展开
C.社会习俗的改变
D.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A
13. (学史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王尽美,本名王瑞俊,参加了中共一大。他为自己更名“尽美”并写下了诗句:“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这表明了他 (
A.抗击外敌侵略的坚强意志
B.追求人生幸福的个人愿望
C.投身家乡建设的豪情壮志
D.献身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D
)A.抗击外敌侵略的坚强意志
B.追求人生幸福的个人愿望
C.投身家乡建设的豪情壮志
D.献身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答案:D
14. 1922 年 7 月,中共二大提出现阶段应当“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中共提出了 (
A.民主革命纲领
B.党的中心工作
C.党的指导思想
D.最终奋斗目标
A
)A.民主革命纲领
B.党的中心工作
C.党的指导思想
D.最终奋斗目标
答案:A
15. 下面是小玉同学收集的史料,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1921 年下半年开始,上海、武汉、广东、湖南、直隶等省市的航运、铁路、采矿等行业爆发工人罢工斗争。
·1922 年初,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爆发了中国海员大罢工,罢工规模迅速扩大。到 3 月初,罢工总人数达 10 万人。
·1922 年 1 月开始到 1923 年 2 月,爆发的罢工斗争达 100 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 30 万人以上。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B.共产党得到工人阶级的大力支持
C.全国工人阶级革命斗志日益高涨
D.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C
)·1921 年下半年开始,上海、武汉、广东、湖南、直隶等省市的航运、铁路、采矿等行业爆发工人罢工斗争。
·1922 年初,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爆发了中国海员大罢工,罢工规模迅速扩大。到 3 月初,罢工总人数达 10 万人。
·1922 年 1 月开始到 1923 年 2 月,爆发的罢工斗争达 100 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 30 万人以上。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B.共产党得到工人阶级的大力支持
C.全国工人阶级革命斗志日益高涨
D.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答案:C
16. (19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 20 世纪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
材料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率领百官上演了一场“祭孔”丑剧(右图)。一些封建余孽纷纷建立“孔教会”“宗圣会”,公然上书北洋军阀政府,要求定孔教为国教。

材料三 陈独秀指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四 毛泽东指出,前期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运动? 写出材料一中这所海纳百川的学校的名称,这所学校和这场运动有什么关系? (6 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运动的基本口号。(7 分)
(3) 从材料三、四可知,这场运动有什么局限性?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6 分)
材料一 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 20 世纪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
材料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率领百官上演了一场“祭孔”丑剧(右图)。一些封建余孽纷纷建立“孔教会”“宗圣会”,公然上书北洋军阀政府,要求定孔教为国教。

材料三 陈独秀指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四 毛泽东指出,前期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运动? 写出材料一中这所海纳百川的学校的名称,这所学校和这场运动有什么关系? (6 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运动的基本口号。(7 分)
(3) 从材料三、四可知,这场运动有什么局限性?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6 分)
答案:(1)新文化运动。(2分)学校:北京大学。(2分)关系: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主要的阵地之一。(2分)(2)背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3分)口号:提倡民主和科学。(4分)(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绝对否定传统文化。(2分)做法: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自觉抵制腐朽的、愚昧的、落后的文化。(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