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30页解析答案
18.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刊物(报纸、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刊物|创办者|创办时间|内容概况|
|《湘江评论》|毛泽东|1919年7月|介绍、研究、宣传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各国共产党的活动及工人运动情况。|
|《新社会》|瞿秋白等|1919年11月|
|《觉悟》|周恩来|1920年1月|
|《劳动界》月刊|陈独秀、李汉俊|1920年8月|
|《劳动者》周刊|梁冰弦等|1920年10月|
|《劳动音》月刊|李大钊等|1920年11月|
|《武汉星期评论》|恽代英等|1921年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并分析使用“社会主义”一词次数激增的原因。(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刊物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主题,拟定一个观点,并以相关事实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3分)
答案:(1)创办者:陈独秀。(2 分)原因:五四运动的激发。(2 分)(2)示例:观点:刊物宣传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3 分)论述:五四运动后,宣传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大量出现。(2 分)1919 年,《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板块,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2 分)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他们创办刊物,如《湘江评论》《觉悟》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 分)共产党早期组织也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2 分)结论: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中,刊物既是思想平台,也是舆论阵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和自我完善。(2 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