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17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根据国情,因地制宜地开展革命斗争是我党的成功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时的中共一大会址,处于法租界新辟区域的边缘地带,会场南面不远处便是农田;中共二大会址,正好处于公共租界与法租界交界线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方志敏、贺龙、刘志丹、彭德怀、邓小平、徐向前等人也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了(闽浙赣、湘鄂边、洪湖、川陕、左右江等)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 |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利用上海因租界而产生的管理缝隙,进行各种革命斗争,与工农红军利用相关省份交界地区所形成的管理薄弱地带,建立各种红色政权……其事殊而理一,都是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
——摘编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
材料三 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共一大、二大的选址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写出第一个根据地和面积最大的根据地的名称。(8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和农村开展革命斗争策略上的共同点。(3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生存下来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重要意义。(6分)
材料一
|1921年时的中共一大会址,处于法租界新辟区域的边缘地带,会场南面不远处便是农田;中共二大会址,正好处于公共租界与法租界交界线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方志敏、贺龙、刘志丹、彭德怀、邓小平、徐向前等人也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了(闽浙赣、湘鄂边、洪湖、川陕、左右江等)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 |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利用上海因租界而产生的管理缝隙,进行各种革命斗争,与工农红军利用相关省份交界地区所形成的管理薄弱地带,建立各种红色政权……其事殊而理一,都是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
——摘编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
材料三 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共一大、二大的选址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写出第一个根据地和面积最大的根据地的名称。(8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和农村开展革命斗争策略上的共同点。(3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生存下来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重要意义。(6分)
答案:(1)选址特点:在租界新辟区域或租界交界处。(2 分)分布特点:处于省份交界处或偏远地区。(2 分)第一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 分)最大:中央革命根据地。(2 分)(2)共同点: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或利用管理缝隙、管理薄弱地带进行革命斗争)。(3 分)(3)条件: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2 分)意义:保存并发展了革命力量;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