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22 分)民心影响着解放战争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 年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情况。
|《中央日报》(国民党机关报)|大约 30 篇。毛泽东抵渝后,除发表国共两党代表人会晤协商的消息外,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的报道几乎没有,并且新闻稿也力求简单,排在要闻版中不重要的位置,着重强调蒋介石的领导核心地位。|
|《新华日报》(共产党机关报)|不下 60 篇。在毛泽东去渝之前,在舆论压力下积极回应;毛泽东在渝期间,报道集中于毛泽东一行人抵渝引发了热烈反响、国共两党代表谈判的进展情况以及毛泽东在渝期间的活动这三方面。|
——摘编自许爱超《多方媒体视角下的重庆谈判研究》
(1) 小历通过分析上表得出结论:毛泽东冒着生命危险参加重庆谈判是没有必要的。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理由。(8 分)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示意图。

(2) 写出材料二示意图中 A、B 处土地政策的内容,并分别简述这两个政策实施的意义。从党的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认识?(14 分)
材料一 1945 年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情况。
|《中央日报》(国民党机关报)|大约 30 篇。毛泽东抵渝后,除发表国共两党代表人会晤协商的消息外,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的报道几乎没有,并且新闻稿也力求简单,排在要闻版中不重要的位置,着重强调蒋介石的领导核心地位。|
|《新华日报》(共产党机关报)|不下 60 篇。在毛泽东去渝之前,在舆论压力下积极回应;毛泽东在渝期间,报道集中于毛泽东一行人抵渝引发了热烈反响、国共两党代表谈判的进展情况以及毛泽东在渝期间的活动这三方面。|
——摘编自许爱超《多方媒体视角下的重庆谈判研究》
(1) 小历通过分析上表得出结论:毛泽东冒着生命危险参加重庆谈判是没有必要的。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理由。(8 分)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示意图。

(2) 写出材料二示意图中 A、B 处土地政策的内容,并分别简述这两个政策实施的意义。从党的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认识?(14 分)
答案:(1)示例一:判断:我同意小历的观点。(2分)理由: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2分)从国民党《中央日报》对中共努力的消极报道、极力凸显蒋介石的领导地位可以看出,蒋介石政府缺少诚意,坚持独裁。(2分)并且,重庆谈判后不久,蒋介石便撕毁协议,发动内战,致使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建国”的愿望破灭。因此,我同意小历的观点。(2分)示例二:判断:我不同意小历的观点。(2分)理由:从《新华日报》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一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二是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4分)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因此,我不同意小历的观点。(2分)(2)A: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2分)意义:团结了各阶层力量参加抗日。(2分)B: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2分)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4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革命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坚持人民至上。(答出其中两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