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025·四川巴中期中)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
古诗文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意蕴丰富。在古诗文中,我们与曹操领略“水何澹澹,(1)
古诗文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意蕴丰富。在古诗文中,我们与曹操领略“水何澹澹,(1)
山岛竦峙
”(《观沧海》)的宏伟气象;随李白欣赏“峨眉山月半轮秋,(2)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那月映清江的秋景;战乱纷飞,联想到故园秋菊绽放,感受岑参“(3)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悲伤;畅想行舟江上,同王湾领悟“海日生残夜,(4)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所蕴含的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古文中更有许多充满辩证思维的名句:如《〈论语〉十二章》中“(5)学而不思则罔
,(6)思而不学则殆
”,阐述了“学”与“思”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答案:(1)山岛竦峙 (2)影入平羌江水流 (3)遥怜故园菊 (4)江春入旧年 (5)学而不思则罔 (6)思而不学则殆
5. 诗歌前四句描绘了
6. 假如时光可以穿梭,你认为晁补之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位作者成为朋友?请结合诗歌内容和情感加以阐述。(4分)
A. 曹操《观沧海》 B.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 李白《峨眉山月歌》
叶
、雁
等意象,表明这首诗写于晚秋
时节。(3分)6. 假如时光可以穿梭,你认为晁补之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位作者成为朋友?请结合诗歌内容和情感加以阐述。(4分)
A. 曹操《观沧海》 B.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 李白《峨眉山月歌》
B
答案:5. 叶 雁 晚秋
6. 马致远。“岁晚客程遥”写晁补之在外漂泊,离家很远,表现出他的思乡之情,跟“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之情异曲同工。“孤舟宿何许”的“孤舟”意象让我们感受到晁补之的孤寂。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抒发了只有瘦马陪伴,行走在古道上的孤寂之情。两位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所以他们能成为朋友。
6. 马致远。“岁晚客程遥”写晁补之在外漂泊,离家很远,表现出他的思乡之情,跟“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之情异曲同工。“孤舟宿何许”的“孤舟”意象让我们感受到晁补之的孤寂。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抒发了只有瘦马陪伴,行走在古道上的孤寂之情。两位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所以他们能成为朋友。
7.(1)
8.(1)
9.
也
(2)依次
(3)满
(4)成功,完成
8.(1)
满树齐开,不留余地
(2)万斛黄金碾作灰
(3)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就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
9.
李渔认为“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荣华富贵不能一蹴而就,轻易获得的荣华富贵是转瞬即逝、不可持久的,强调的是积累财富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渐进。孔子认为富贵如果不以道义得之,就没有价值,强调淡泊名利,教育人们不能不择手段来获取富贵。
答案:7.(1)也 (2)依次 (3)满 (4)成功,完成
8.(1)满树齐开,不留余地 (2)万斛黄金碾作灰 (3)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就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
9. 李渔认为“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荣华富贵不能一蹴而就,轻易获得的荣华富贵是转瞬即逝、不可持久的,强调的是积累财富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渐进。孔子认为富贵如果不以道义得之,就没有价值,强调淡泊名利,教育人们不能不择手段来获取富贵。
8.(1)满树齐开,不留余地 (2)万斛黄金碾作灰 (3)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就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
9. 李渔认为“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荣华富贵不能一蹴而就,轻易获得的荣华富贵是转瞬即逝、不可持久的,强调的是积累财富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渐进。孔子认为富贵如果不以道义得之,就没有价值,强调淡泊名利,教育人们不能不择手段来获取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