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亮点给力提优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亮点给力提优课时作业本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43页解析答案
1.(2025·江苏宿迁期末)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10分)
中国汉字以独特的方块骨骼结构,承
中华文化的基因,记录着中华民族文化深邃又极富生命力的华彩篇章。汉字的书写,或遒劲潇洒,字里行间展现出书写者的豪放豁达;或娟秀华美,诗文辞藻中散发着作者的惆chàng婉约。汉字里
藏着中华文化精神,体现中华儿女的文化意识和情感气质,bó大精深又气象万千。站在现在的时代和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
zài
) 惆chàng(
) 蕴(
yùn
)藏 bó(
)大精深
(2)下列关于“天道酬勤”书法特点的描述,
的一项是(3分) (
C
)
A.(行笔流畅,圆润厚重)
B.(姿态挺拔,刚劲清秀)
C.(潇洒灵活,刚柔相济)
D.(苍劲奇崛,趣味盎然)
(3)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C
)
①我们相信在新时代发展格局下 ②重新感受来自汉字的精神力量 ③重新审视我们的文字 ④汉字将被赋予和延伸更丰富更具时代特点的文化含义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③②
答案:1.(1)zài 怅 yùn 博 (2)C (3)C
【解析】(2)C 项,“潇洒灵活,刚柔并济”是行书特点,而该书体是楷书,其特点是字体方正,笔画平直,规矩严整。 (3)③明确提出了重新审视汉字的观点,为后续的感受汉字精神力量和展望汉字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逻辑上的前提和基础,应为首句;②紧随其后,表达了重新审视后所感受到的汉字精神力量;①进一步展望了在新时代发展格局下汉字的可能变化;④则具体阐述了这种变化,即汉字将被赋予和延伸更丰富更具时代特点的文化含义。故正确排序为③②①④。
2. 蝶湖中学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协助班委会完成下列任务。(13分)
【活动一:制作活动邀请卡】
(1)班委会准备邀请各个学科的任课老师于12月24日下午2:00在本班教室参加此次活动,请你为班委会设计一张个性化的邀请卡,送给语文学科的黄老师。(4分)
邀 请 卡
尊敬的黄老师:
诚邀您于 12 月 24 日下午 2:00 到七年级(1)班教室参加我班“少年正是读书时”专题学习活动。期待您的到来。
蝶湖中学七年级(1)班班委会
12 月 22 日
【活动二:设计读书手抄报】
(2)班委会准备设计读书手抄报,请你为手抄报设置一个合适的栏目。(2分)
栏目一:作者介绍 栏目二:细节品读
栏目三:
角色纵览
栏目四:写法探秘
【活动三:名著联读谈看法】
(3)班级同学将《西游记》与《朝花夕拾》进行联读,请完成以下任务。(7分)
| | |
| 孙悟空的三次离开 | 他见三藏只管绪切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聒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
| |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折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
| | 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
| 鲁迅的三次离开 | 好。那么,走罢!(《琐记》) |
| | 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琐记》) |
| |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藤野先生》) |
①请简要概括孙悟空三次离开的原因。(3分)
第一次:杀六贼被唐僧骂后负气离开。第二次:三打白骨精后,在猪八戒的挑拨下被不明真相的唐僧赶走。第三次:诛草寇后不被唐僧理解,再次被赶走。

②有人说“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归来”。结合上述材料以及原著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4分)
我赞同这种看法。《西游记》中,孙悟空第一次离开唐僧时,行为莽撞冲动,佛心未定,仍需教诲。第二次离开时,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表现了他对师徒之情的重视。第三次离开后,孙悟空向观音菩萨求助,历经波折,最终消除误会,回到师父身边。孙悟空在三次离开又归来的过程中,由最开始的任性急躁到后来的成熟稳重,再到理性处理问题,一步步成长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朝花夕拾》中,衍太太等市侩的流言,致使鲁迅离开绍兴,想要“寻别一类人们去”。到了南京,水师学堂的“乌烟瘴气”与矿路学堂的“一无所能”,让鲁迅产生了去国外看看的念头。他在仙台跟随藤野先生学医时,受“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影响,最终决定弃医从文,走上文艺运动之路。鲁迅的每一次离开,都是为了更好地成长、寻求更好的救国救民的方法。因此说“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归来”。

答案:2.(1)示例:
邀 请 卡
尊敬的黄老师:
诚邀您于 12 月 24 日下午 2:00 到七年级(1)班教室参加我班“少年正是读书时”专题学习活动。期待您的到来。
蝶湖中学七年级(1)班班委会
12 月 22 日
(2)示例:角色纵览 (3)①第一次:杀六贼被唐僧骂后负气离开。第二次:三打白骨精后,在猪八戒的挑拨下被不明真相的唐僧赶走。第三次:诛草寇后不被唐僧理解,再次被赶走。 ②示例:我赞同这种看法。《西游记》中,孙悟空第一次离开唐僧时,行为莽撞冲动,佛心未定,仍需教诲。第二次离开时,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表现了他对师徒之情的重视。第三次离开后,孙悟空向观音菩萨求助,历经波折,最终消除误会,回到师父身边。孙悟空在三次离开又归来的过程中,由最开始的任性急躁到后来的成熟稳重,再到理性处理问题,一步步成长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朝花夕拾》中,衍太太等市侩的流言,致使鲁迅离开绍兴,想要“寻别一类人们去”。到了南京,水师学堂的“乌烟瘴气”与矿路学堂的“一无所能”,让鲁迅产生了去国外看看的念头。他在仙台跟随藤野先生学医时,受“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影响,最终决定弃医从文,走上文艺运动之路。鲁迅的每一次离开,都是为了更好地成长、寻求更好的救国救民的方法。因此说“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归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