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文名句默写。
(1)“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明月”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的诗句是:“
(3)《观沧海》中,写诗人观海初得的大致印象的诗句是:“
(4)《次北固山下》中,诗人借“雁足传书”这一典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天净沙·秋思》中,“
(1)“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明月”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观沧海》中,写诗人观海初得的大致印象的诗句是:“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4)《次北固山下》中,诗人借“雁足传书”这一典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5)《天净沙·秋思》中,“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几句用白描手法极简地勾勒出一幅黄昏时山村宁静的秋景图。答案:(1)吹面不寒杨柳风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4)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5)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与你相遇,在那老树之下,在那小桥溪边,初见时你便宽慰我,人生不只有《天净沙·秋思》中“(1)
与你相离,百般不舍,心中万千思绪,落于笔端,希望如王湾所述那般“乡书何处达,(4)
想象他日与你相会,定当不胜欣喜!只可惜在见面之前,我只能如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5)
想必见到远道而来的你,我会喜不自禁,与你分享生活近况,谈论兴趣爱好。
书短意长,就此搁笔,代向令尊令堂问好,期待寒假相聚。赐复为盼。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的凄凉秋景,更有《观沧海》中“水何澹澹,(2)山岛竦峙
”的壮阔之景,还有《次北固山下》中“(3)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的开阔景象。与你相离,百般不舍,心中万千思绪,落于笔端,希望如王湾所述那般“乡书何处达,(4)
归雁洛阳边
”,云中寄锦书,尽诉衷肠。想象他日与你相会,定当不胜欣喜!只可惜在见面之前,我只能如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5)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般,让明月先将我的思念带给你。想必见到远道而来的你,我会喜不自禁,与你分享生活近况,谈论兴趣爱好。
书短意长,就此搁笔,代向令尊令堂问好,期待寒假相聚。赐复为盼。
答案:(1)枯藤老树昏鸦 (2)山岛竦峙 (3)潮平两岸阔 (4)归雁洛阳边 (5)随君直到夜郎西
3. 古诗文积累。
意象是把握诗歌情感的重要媒介。曹操在日月星辰的运行中,表达出吞吐日月的阔大胸襟:“日月之行,(1)
意象是把握诗歌情感的重要媒介。曹操在日月星辰的运行中,表达出吞吐日月的阔大胸襟:“日月之行,(1)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2)若出其里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借自然更迭揭示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积极的鼓舞:“(3)海日生残夜
,(4)江春入旧年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飘零的柳絮渲染了伤感的气氛:“(5)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看到苍凉的边城夜色,生发了思乡之情:“(6)回乐烽前沙似雪
,(7)受降城外月如霜
。”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联想到故园的菊花,寄托了对饱经战患的人民的同情:“(8)遥怜故园菊
,(9)应傍战场开
。”答案:(1)若出其中 (2)若出其里 (3)海日生残夜 (4)江春入旧年 (5)杨花落尽子规啼 (6)回乐烽前沙似雪 (7)受降城外月如霜 (8)遥怜故园菊 (9)应傍战场开
4. 古诗文名句默写。
古诗文名句含情蕴理。“秋风萧瑟,(1)
古诗文名句含情蕴理。“秋风萧瑟,(1)
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借秋风中海浪滔天的壮阔景象来展现自己老当益壮的阔大胸襟;“(2)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以秋天特有的晚景来渲染悲凉的气氛;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两句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挂念与同情;《峨眉山月歌》“夜发清溪向三峡,(4)思君不见下渝州
”两句连用三个地名表明船行之快,思友之深;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5)应傍战场开
”两句借故园之菊表达惜花思乡、感时伤乱之情;吟诵“(6)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我们悟得新生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诵读“(7)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我们领悟了学习的真谛。答案:(1)洪波涌起 (2)枯藤老树昏鸦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4)思君不见下渝州 (5)应傍战场开 (6)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7)博学而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