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亮点给力提优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亮点给力提优课时作业本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5页解析答案
7. (2024·贵州六盘水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①夜声急。
佳期②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注释】①杵(chǔ):舂米、捣衣用的棒槌。这里用作动词,指捣衣。②佳期:泛指欢聚之日。
(1)下列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的一项是 (
B
)
A. 明月高悬夜空
B. 寒鹊栖息在树
C. 庭中槐影稀疏
D. 秋夜邻家捣衣
(2)诗人借明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写诗人不知道与亲友的欢聚之日是何时,只好独自一人久久伫立,惆怅地望着天上的明月,抒发了诗人身在异乡思念亲友而不得见的孤寂、愁苦之情。

答案:7.(1)B (2)“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写诗人不知道与亲友的欢聚之日是何时,只好独自一人久久伫立,惆怅地望着天上的明月,抒发了诗人身在异乡思念亲友而不得见的孤寂、愁苦之情。【解析】(1)A项,“明月高悬夜空”的场景对应诗句“秋空明月悬”。B项,“寒鹊栖息在树”的场景无对应诗句。诗中“惊鹊栖未定”一句描绘了惊恐的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的情景。C项,“庭中槐影稀疏”的场景对应诗句“庭槐寒影疏”。D项,“秋夜邻家捣衣”的场景对应诗句“邻杵夜声急”。
8. (2024·山东德州阶段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①明卿:吴国伦,字明卿,诗人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两首诗的体裁都是
七言绝句
,都押
i
韵。
(2)“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 请简析。
“迷”字最有意蕴,既生动地描绘了楚地的景色,点染出凄凄秋雨所营造的特有的迷蒙意境,又暗示了友人前途的渺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后的忧虑与牵挂。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 请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诗人将明月人格化,希望明月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给友人;“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则将白云人格化,写诗人希望白云与友人做伴,送友人去江西。情感表达:两首诗都饱含着诗人离别时的不舍以及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宽慰与牵挂。

答案:8.(1)七言绝句 i (2)“迷”字最有意蕴,既生动地描绘了楚地的景色,点染出凄凄秋雨所营造的特有的迷蒙意境,又暗示了友人前途的渺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后的忧虑与牵挂。 (3)修辞手法: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诗人将明月人格化,希望明月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给友人;“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则将白云人格化,写诗人希望白云与友人做伴,送友人去江西。情感表达:两首诗都饱含着诗人离别时的不舍以及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宽慰与牵挂。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