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B.稀有气体性质活泼,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含量最高,约占78%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C
)。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B.稀有气体性质活泼,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含量最高,约占78%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答案:【解析】:
A选项: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A选项错误。
B选项: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而不是因为性质活泼,故B选项错误。
C选项: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因此氮气含量最高,约占78%,故C选项正确。
D选项: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D选项错误。
【答案】:C
A选项: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A选项错误。
B选项: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而不是因为性质活泼,故B选项错误。
C选项: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因此氮气含量最高,约占78%,故C选项正确。
D选项: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D选项错误。
【答案】:C
2.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解析】:
A选项: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白烟是燃烧产生的白色固体颗粒在空气中扩散形成的,而白雾是小液滴扩散形成的。因此,A选项描述错误。
B选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白光,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不是黑色固体。因此,B选项描述错误。
C选项: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并放出大量的热。这与C选项的描述相符,所以C选项正确。
D选项: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在氧气中燃烧,且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因此,D选项描述错误。
【答案】:C。
A选项: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白烟是燃烧产生的白色固体颗粒在空气中扩散形成的,而白雾是小液滴扩散形成的。因此,A选项描述错误。
B选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白光,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不是黑色固体。因此,B选项描述错误。
C选项: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并放出大量的热。这与C选项的描述相符,所以C选项正确。
D选项: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在氧气中燃烧,且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因此,D选项描述错误。
【答案】:C。
3. 为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氧气与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C.水与食盐水——过滤
D.氮气与氢气——导出少量,点燃
C
)。A.氧气与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C.水与食盐水——过滤
D.氮气与氢气——导出少量,点燃
答案:【解析】:
A选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区分可以使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不会。因此,A选项的方法是正确的。
B选项:空气和氧气的区分可以使用带火星的木条。氧气能支持燃烧,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会复燃,而在空气中不会。因此,B选项的方法是正确的。
C选项:水和食盐水的区分不能通过过滤实现,因为食盐水中的食盐(氯化钠)是完全溶解在水中的,过滤无法将其分离。因此,C选项的方法是错误的。
D选项:氮气和氢气的区分可以通过点燃来尝试。氢气是可燃的,而氮气不支持燃烧。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安全隐患,因为氢气易燃易爆,但在理论上,如果操作得当,可以通过点燃来区分。但更常见的是使用其他安全的方法,如通过气体的密度或化学性质来区分。但根据题目的选项,D选项的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尽管不推荐实际操作),而C选项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
【答案】:
C
A选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区分可以使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不会。因此,A选项的方法是正确的。
B选项:空气和氧气的区分可以使用带火星的木条。氧气能支持燃烧,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会复燃,而在空气中不会。因此,B选项的方法是正确的。
C选项:水和食盐水的区分不能通过过滤实现,因为食盐水中的食盐(氯化钠)是完全溶解在水中的,过滤无法将其分离。因此,C选项的方法是错误的。
D选项:氮气和氢气的区分可以通过点燃来尝试。氢气是可燃的,而氮气不支持燃烧。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安全隐患,因为氢气易燃易爆,但在理论上,如果操作得当,可以通过点燃来区分。但更常见的是使用其他安全的方法,如通过气体的密度或化学性质来区分。但根据题目的选项,D选项的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尽管不推荐实际操作),而C选项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
【答案】:
C
4. 小兰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她的实验结果是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对此,后续的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重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所得数据相差不大,可以忽视
C.进行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D.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B
)。A.重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所得数据相差不大,可以忽视
C.进行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D.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的实验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A选项,在实验中,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可能会导致气体的泄漏,从而影响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因此,重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一个合理的做法,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选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即使数据相差不大,也不能忽视。因为多次实验的结果可能都会存在这样的偏差,如果不找出原因并加以改进,那么实验结果将始终存在误差。因此,B选项的说法是不可取的,符合题意。
C选项,进行多次实验可以减小偶然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如果多次实验的结果都显示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那么就可以确定这是实验中的一个系统误差,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并加以改进。因此,C选项的做法是可取的,不符合题意。
D选项,提出假设是科学实验的一个重要步骤。如果假设成立,那么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会略大于$2:1$。因此,D选项的做法也是可取的,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不可取的做法是B选项。
【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的实验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A选项,在实验中,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可能会导致气体的泄漏,从而影响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因此,重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一个合理的做法,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选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即使数据相差不大,也不能忽视。因为多次实验的结果可能都会存在这样的偏差,如果不找出原因并加以改进,那么实验结果将始终存在误差。因此,B选项的说法是不可取的,符合题意。
C选项,进行多次实验可以减小偶然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如果多次实验的结果都显示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那么就可以确定这是实验中的一个系统误差,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并加以改进。因此,C选项的做法是可取的,不符合题意。
D选项,提出假设是科学实验的一个重要步骤。如果假设成立,那么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会略大于$2:1$。因此,D选项的做法也是可取的,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不可取的做法是B选项。
【答案】:B
5. 用下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图乙是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压强变化曲线。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O_{2}\xrightarrow{\triangle}PO_{2}$
B. 图乙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
C. 图乙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瓶中氧气被消耗
D. 图乙中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一定是红磷燃烧放热,瓶塞被冲开
C
)。
B. 图乙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
C. 图乙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瓶中氧气被消耗
D. 图乙中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一定是红磷燃烧放热,瓶塞被冲开
答案:【解析】:
A. 图甲中发生反应为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 + O_2 \xrightarrow{点燃} P_2O_5$,A错误。
B. 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集气瓶内气压增大,BC段气压逐渐增大,故图乙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B错误。
C.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集气瓶内气压逐渐减小,故图乙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瓶中氧气被消耗,C正确。
D. 图乙中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不一定是红磷燃烧放热,瓶塞被冲开,也可能是红磷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集气瓶内气压逐渐减小,D错误。
【答案】:C
A. 图甲中发生反应为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 + O_2 \xrightarrow{点燃} P_2O_5$,A错误。
B. 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集气瓶内气压增大,BC段气压逐渐增大,故图乙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B错误。
C.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集气瓶内气压逐渐减小,故图乙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瓶中氧气被消耗,C正确。
D. 图乙中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不一定是红磷燃烧放热,瓶塞被冲开,也可能是红磷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集气瓶内气压逐渐减小,D错误。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