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最常用方法是(
A.煅烧石灰石
B.点燃木炭
C.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碳酸分解
C
)。A.煅烧石灰石
B.点燃木炭
C.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碳酸分解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中,通常使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因为该反应速率适中,易于控制,且原料易得、成本低廉。A选项煅烧石灰石虽然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但需要高温条件,不适合实验室操作;B选项点燃木炭会产生二氧化碳,但同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且不易控制反应速率;D选项碳酸分解需要吸收热量,且碳酸不稳定,不易保存和运输。因此,最常用的方法是C选项,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答案】:C
【答案】:C
2. 实验室制取$CO_2$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盐酸;④向锥形瓶放入小块的大理石;⑤收集气体。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③④①⑤
B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③④①⑤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操作步骤。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性,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顺序。对于本题,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包括:
1.连接仪器,按要求装配好仪器,对应选项②。
2.在制取气体之前,必须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在制取过程中气体泄漏,对应选项①。
3.向容器中加入固体反应物,即向锥形瓶中放入小块的大理石,对应选项④。
4.加入液体反应物,即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盐酸,对应选项③。
5.收集产生的气体,对应选项⑤。
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②①④③⑤。
【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操作步骤。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性,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顺序。对于本题,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包括:
1.连接仪器,按要求装配好仪器,对应选项②。
2.在制取气体之前,必须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在制取过程中气体泄漏,对应选项①。
3.向容器中加入固体反应物,即向锥形瓶中放入小块的大理石,对应选项④。
4.加入液体反应物,即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盐酸,对应选项③。
5.收集产生的气体,对应选项⑤。
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②①④③⑤。
【答案】:B
3. 下列分别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其中有错误的是(
A.
B.
C.
D.
A
)。A.
B.
C.
D.
答案:解:A装置中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以下,会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存在错误;B装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正确;C装置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导管伸入液面以下使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正确;D装置中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导管伸入溶液中,正确。
答案:A
答案:A
4.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_2,$检验集气瓶中$CO_2$是否收集满的最佳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称量集气瓶增加的质量
D.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
B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称量集气瓶增加的质量
D.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需要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判断。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同时它也不支持燃烧。在验满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地判断集气瓶中是否已经充满了二氧化碳。
A选项,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这并不能有效判断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因为即使二氧化碳未集满,伸入的木条也可能因为接触到瓶内的二氧化碳而熄灭。
B选项,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这是一个有效的验满方法。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会沉积在集气瓶底部,如果集气瓶已经集满,那么瓶口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很高,足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C选项,称量集气瓶增加的质量,这并不是一个实用的验满方法,因为称量质量需要精确的仪器,而且操作复杂,不适合作为常规的验满手段。
D选项,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这也不能作为验满的方法。因为即使二氧化碳未集满,倒入的澄清石灰水也会因为接触到瓶内的二氧化碳而变浑浊。
【答案】:
B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需要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判断。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同时它也不支持燃烧。在验满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地判断集气瓶中是否已经充满了二氧化碳。
A选项,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这并不能有效判断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因为即使二氧化碳未集满,伸入的木条也可能因为接触到瓶内的二氧化碳而熄灭。
B选项,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这是一个有效的验满方法。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会沉积在集气瓶底部,如果集气瓶已经集满,那么瓶口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很高,足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C选项,称量集气瓶增加的质量,这并不是一个实用的验满方法,因为称量质量需要精确的仪器,而且操作复杂,不适合作为常规的验满手段。
D选项,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这也不能作为验满的方法。因为即使二氧化碳未集满,倒入的澄清石灰水也会因为接触到瓶内的二氧化碳而变浑浊。
【答案】:
B
5.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药品|
|Ⅰ|块状大理石、$10% H_2SO_4$溶液|
|Ⅱ|块状大理石、7% HCl溶液|
|Ⅲ|大理石粉末、7% HCl溶液|


A.实验Ⅲ对应的变化曲线为甲
B.实验Ⅱ和Ⅲ对比,说明固体的颗粒大小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C.实验Ⅰ和Ⅱ对比,说明酸的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D.实验Ⅱ和Ⅲ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
C
。|实验编号|药品|
|Ⅰ|块状大理石、$10% H_2SO_4$溶液|
|Ⅱ|块状大理石、7% HCl溶液|
|Ⅲ|大理石粉末、7% HCl溶液|


A.实验Ⅲ对应的变化曲线为甲
B.实验Ⅱ和Ⅲ对比,说明固体的颗粒大小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C.实验Ⅰ和Ⅱ对比,说明酸的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D.实验Ⅱ和Ⅲ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
答案:【解析】:
A选项:实验Ⅲ中大理石为粉末状,与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对应变化曲线为甲,该选项正确。
B选项:实验Ⅱ和Ⅲ中酸的浓度相同,大理石状态不同(Ⅱ是块状,Ⅲ是粉末状),对比可知固体颗粒大小影响反应速率,该选项正确。
C选项:实验Ⅰ和Ⅱ中大理石状态相同,酸的种类不同(Ⅰ是硫酸,Ⅱ是盐酸),不能说明酸的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该选项错误。
D选项:实验Ⅱ和Ⅲ中大理石质量相同且足量酸,根据碳元素守恒,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相等,该选项正确。
【答案】:C
A选项:实验Ⅲ中大理石为粉末状,与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对应变化曲线为甲,该选项正确。
B选项:实验Ⅱ和Ⅲ中酸的浓度相同,大理石状态不同(Ⅱ是块状,Ⅲ是粉末状),对比可知固体颗粒大小影响反应速率,该选项正确。
C选项:实验Ⅰ和Ⅱ中大理石状态相同,酸的种类不同(Ⅰ是硫酸,Ⅱ是盐酸),不能说明酸的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该选项错误。
D选项:实验Ⅱ和Ⅲ中大理石质量相同且足量酸,根据碳元素守恒,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相等,该选项正确。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