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日
2. 日
依
尽
山河
,黄河海
入流
。2. 日
照
炉
香烟
生紫,遥看瀑布挂
前川
。答案:1. 依 尽 河 海
2. 照 炉 烟 挂 川
2. 照 炉 烟 挂 川
1.《登鹳雀楼》这首诗让我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告诉我们,庐山瀑布正好有三千尺高。(
3. 这两首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2.“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告诉我们,庐山瀑布正好有三千尺高。(
×
)3. 这两首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及诗句修辞手法的识别。
1.第一句考察的是对《登鹳雀楼》这首诗主题的理解,该诗表达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与题目描述相符,所以判断为正确。
2.第二句考察的是对“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修辞手法的理解,这句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并非实指瀑布有三千尺高,所以判断为错误。
3.第三句考察的是对两首古诗主题的理解,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与题目描述相符,所以判断为正确。
【答案】:
1.√
2.×
3.√
1.第一句考察的是对《登鹳雀楼》这首诗主题的理解,该诗表达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与题目描述相符,所以判断为正确。
2.第二句考察的是对“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修辞手法的理解,这句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并非实指瀑布有三千尺高,所以判断为错误。
3.第三句考察的是对两首古诗主题的理解,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与题目描述相符,所以判断为正确。
【答案】: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