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会上,小语分享了如何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1. 借助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感情。下列说法
A.了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就更能体会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伤痛。
B.了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就更能体会林升“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愤慨。
C.了解圆明园的资料,就更能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D.了解海岛的具体环境和战士的生活,对体会《小岛》一文的思想感情作用不大。
1. 借助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感情。下列说法
不
正
确
的一项是 (D
)A.了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就更能体会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伤痛。
B.了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就更能体会林升“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愤慨。
C.了解圆明园的资料,就更能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D.了解海岛的具体环境和战士的生活,对体会《小岛》一文的思想感情作用不大。
答案:1. D
2. 朗读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如,朗读《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一自然段应该(   ),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许;朗读《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自然段,应该(   ),体现出沉痛的心情;《己亥杂诗》后两句要读得(   ),表现出作者对社会变革的热烈期盼。
A.语气轻柔,节奏轻缓
B.语调上扬,语气热切
C.语调高亢,富有气势
D.语速较慢,语调低沉
A.语气轻柔,节奏轻缓
B.语调上扬,语气热切
C.语调高亢,富有气势
D.语速较慢,语调低沉
答案:2. C D B
二、小语想在班会上展示四字词语。请你先帮他补全词语,再完成练习。
第一组词语
① 举(
③ 兴高(
⑤(
⑦ 足智多(
②(
④ 得意忘(
⑥ 处心积(
⑧ 诡(
1. 我发现上面每列词语都意思
2. 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哪些场景?根据提示,把下列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词语:⑦
人物:诸葛亮
场景:空城计、草船借箭
词语:
人物:
场景:
词语:
人物:
场景:
第二组词语
① 太平(
③ 政(
⑤(
⑦(
② 兵荒(
④ 内(
⑥ 流(
⑧ 多(
3. 根据语境,从第二组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填序号)
我们现在虽然生活在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的
第一组词语
① 举(
世
)闻名 ③ 兴高(
采
)烈 ⑤(
呕
)心沥血 ⑦ 足智多(
谋
)②(
臭
)名远扬 ④ 得意忘(
形
) ⑥ 处心积(
虑
) ⑧ 诡(
计
)多端1. 我发现上面每列词语都意思
相近
,但感情色彩不同
。2. 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哪些场景?根据提示,把下列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词语:⑦
人物:诸葛亮
场景:空城计、草船借箭
词语:
⑤
 人物:
屠呦呦
 场景:
研制青蒿素等抗疟药
词语:
⑧
 人物:
秦桧
 场景:
诬陷抗金名将岳飞
第二组词语
① 太平(
盛
)世 ③ 政(
通
)人和 ⑤(
路
)不拾遗 ⑦(
安
)居乐业② 兵荒(
马
)乱 ④ 内(
忧
)外患 ⑥ 流(
离
)失所 ⑧ 多(
事
)之秋3. 根据语境,从第二组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填序号)
我们现在虽然生活在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的
①
,人们⑦
,但我们不能忘记百年之前,西方列强入侵,封建王朝腐败,在这一④
的情况下,山河破碎。铭记历史,吾辈当自强。答案:第一组:① 世 ② 臭 ③ 采 ④ 形 ⑤ 呕 ⑥ 虑 ⑦ 谋 ⑧ 计 1. 相近 不同 2. 示例:⑤ 屠呦呦 研制青蒿素等抗疟药 ⑧ 秦桧 诬陷抗金名将岳飞 第二组:① 盛 ② 马 ③ 通 ④ 忧 ⑤ 路 ⑥ 离 ⑦ 安 ⑧ 事 3. ① ⑦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