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课时作业本闯关练 2025年课时作业本闯关练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14页解析答案
一、阅读英雄事迹,按要求完成练习。
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五位战士将 rì kòu( )引上了 qí pán( )陀,在三面都是 xuán yá( )绝壁的山上,五位战士[ ],决心与敌人 fèn zhàn( )到底,他们[ ]地瞄准敌人射击,把胳膊 lūn( )一个圈将 shǒu liú dàn( )扔向敌人,敌人或是死在
(jī qí)岖的山路上,或是坠落山涧,传来叽里
(guā gū)啦的叫声。最终,狼牙山上响起了五位战士 jiān qiáng bù qū( )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1. 请你用“√”为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崎(jī qí
) 呱(guā
gū)
2. 根据语境,按顺序看拼音写字词。
日寇
日寇
棋盘
棋盘
悬崖
悬崖
奋战
奋战
手榴弹
手榴弹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

3. 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语段中“[ ]”处应填的四字词语。
(1)身上的血都沸腾起来了。形容情绪高涨、激动。 (
热血沸腾
)
(2)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上。形容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
全神贯注
)
答案:1. qí guā 2. 日寇 棋盘 悬崖 奋战 抡 手榴弹 坚强不屈 3.(1)热血沸腾 (2)全神贯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绝”与“引上绝路”中的“绝”意思
的一项是 (
A
)
A.
处逢生
B.络绎不

C.斩尽杀

D.
无此意
答案:1. A 解析:“引上绝路”指引导(骗取)走上难以回头的死路。“绝”的意思是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A项,“绝处逢生”形容陷入绝境的时候得到生路。“绝”的意思是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B项,“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绝”的意思是断。C项,“斩尽杀绝”指全部杀光,比喻做事不留余地。“绝”的意思是完,尽。D项,“绝无此意”指完全没有这个意思,表达了说话者对于某种意图或建议的坚决否定。“绝”起强调的作用,表示完全没有。
2. 下列词语填入横线处,
的一组是 (
C
)
(1)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与敌人展开了______的战斗。
(2)风______地刮着,可看见群众和部队主力已经远去,五位战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3)最后,五位壮士英勇跳崖,山上响起了他们______的口号声:“中国共产党万岁!”
A.激烈 壮烈 猛烈
B.猛烈 激烈 壮烈
C.激烈 猛烈 壮烈
D.壮烈 猛烈 激烈
答案:2. C
三、阅读英雄壮举,请你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
,
手榴弹插在腰间,
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
!”
1. 这句话运用了
动作
描写和
语言
描写,从加点的“抢前一步”“夺过”,我们可以体会到马宝玉的
当机立断、身手敏捷
;从加点的“猛地举起”“砸”,我们可以体会到马宝玉的
果敢勇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

2. 请你仿照该句,运用一系列动词来写一个具体的场景:
我握紧拳头,狠狠地在桌子上捶了一下,然后从座位上跳起来,快步走出教室。

答案:1. 动作 语言 当机立断、身手敏捷 果敢勇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 2. 示例:我握紧拳头,狠狠地在桌子上捶了一下,然后从座位上跳起来,快步走出教室。
四、阅读选文,追寻英雄足迹,完成练习。
[选文一] ①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⑧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作者:沈重)
[选文二] 1937 年 7 月 7 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第二天晚上,中国守军的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 9 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灭,卢沟桥重新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选自《党史纵览》,有删改)
1.(思维导图)照样子,根据选文一内容概括出五个战士各自的特点。

2.(阅读要素)两篇选文都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战争场面。请阅读选文内容,完成练习。
选文中,第______句是“面”的描写,即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第______句是“点”的描写,即分别写每位战士的表现;选文中的“面”可从______和______等地方看出来。
3.(情境学习)读了两篇选文,同学们展开了交流,请你完成对话。
小语:从两篇选文中,我可以感受到中国军人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小文:从选文“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我可以看到在威武不屈的正义之师面前,侵略者惨败的下场。

答案:1.(1)葛振林 (2)宋学义 (3)作战经验丰富 (4)严肃认真(或:全神贯注) 2. ①② ③④⑤⑥ 大刀队员杀鬼子 援军和大刀队员两面夹击,与日寇激战 3. 示例:英勇无畏 足智多谋 同仇敌忾 横七竖八 鬼哭狼嚎 抱头鼠窜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