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课时作业本闯关练 2025年课时作业本闯关练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67页解析答案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一)一轴鼠画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①。令初不知爱,漫②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③,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④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选自《独醒杂志》,有删改)
[注释]①邑令:县令。②漫:随便。③物色:这里是观察情况的意思。物,观察。④踉跄(liàng qiàng):行走不稳的样子。
1.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中“然”的意思是
这样

2.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先把下面句子中省略的内容填入括号内,再用自己的话写写句子的意思。
逮(
邑令
)举轴,则(
)踉跄逐之。
等到县令把画轴拿起来,那只猫就跌跌撞撞地追逐那幅画。

3. 文中邑令对待鼠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摘抄文中相关语句回答。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4.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令怪之”中的“之”指什么事?请用“____”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2)为何会发生这件怪事?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因为猫把画中的老鼠当成真的老鼠,一次次跳跃捕捉画中的老鼠,导致画屡挂屡落。

5. (阅读要素)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
侧面
(正面 侧面)描写,通过描写猫对鼠画的反应,体现了鼠画
逼真
的特点,进而表现了东安士人
画技的高超

答案:1. 这样 2. 邑令 猫 等到县令把画轴拿起来,那只猫就跌跌撞撞地追逐那幅画。 3.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4. (1)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2)因为猫把画中的老鼠当成真的老鼠,一次次跳跃捕捉画中的老鼠,导致画屡挂屡落。 5. 侧面 逼真 画技的高超
(二)风吹白鸽拨琴弦
黄舒灿
①英国街头,在伦敦的鸽子广场,可以感受到的不只是异乡风情。
②这天,云淡风轻,我在熙熙攘攘的广场上慢慢逛,在转眼的瞬间,一位老人映入眼帘。
③我驻足,观察着他:他穿着米黄色风衣,戴着一顶黑帽子,深色镜框下镶着一双深邃的蓝色眼睛。他坐在藤木长椅上,手拿着原木色吉他,独特的气质,合适的穿着,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④他布满皱纹的手,开始缓缓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绵延流出。我的目光停留在他的指尖,节奏轻快,手指的转换让我目不暇接。突然,他双眼微闭,身体有节奏地晃动。这不用琴谱的曲子,却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我不由得暗自感叹。
⑤在他正前方的琴袋里,装满了铜币。这些铜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如此和谐。一曲终了,我缓缓走上前,俯身弯腰,几枚铜币轻轻落下,声音清脆,这是我对他琴声的致谢。我望着他,笑了笑,本想夸赞他的琴技高超,却觉得此刻无言胜有言,他也回报一个慈祥的笑容。
⑥我正准备转身而去时,又一曲响起。开始时反复快奏回旋,似流水潺潺,清澈明丽。忽而节奏轻快,伴着拍打琴身,如二重奏般奇妙。一会儿琴风又突转,低沉婉转,像悲伤的颂歌,叙述着忧愁。最后高亢激昂,让人赞叹。他好像在变着世间最高超的魔术,浮动的手影,颤动的琴弦,如此契合。
⑦我不打算再去繁华的商店,便走向他对面的环石椅,背靠着花坛,静静地坐着,远远地望着,微闭双眼,陶醉在这无限的美好中。
⑧“小姑娘,你也在听他弹吉他吗?”一位东方中年女士问我。“对的。”我微笑回答。“其实你别以为他是卖艺的。我移居到剑桥五年了,常常在广场看到他。后来听人说他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而且现在生活也很富足,但是他就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来这里弹吉他,本来只是为了传播快乐,后来竟有人把他当作卖艺的,给他钱。开始时他有些手足无措,但慢慢地,他认为这是别人对他音乐的肯定,心里也获得了坦然和更多的快乐,便欣然接受了。我虽然不懂音乐,但我可以肯定,他从来没有弹过相同的曲子。”听后,我对老人多了几分敬佩。长年累月,不弹相同的曲子,这得有多高的造诣?
⑨我朝他的方向望去,此时,不知他又在弹奏一首什么曲子。我忽地发现,在他旁边,有一群白鸽,这些白鸽扇动着翅膀,似一片白色的海洋,那情形,似乎在为老人伴舞,相互配合得那么默契,好似多年的挚友。我从未见过这么多的白鸽飞舞,也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人物合一的震撼场面。
⑩我朝他的方向,深深鞠了一个 90 度的躬。
(选自《黄金时代》,有删改)
1. 短文以《风吹白鸽拨琴弦》为题有什么好处?下列赏析
的一项是(
C
)
A. 赋予了文章艺术气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巧妙借用白鸽的形象,象征老人无拘无束、自由快乐的生活,进一步表现了他的精神品质。
C. 以“白鸽”为线索贯串全文,推进故事情节发展。
D. 借用“白鸽”,表达作者对音乐的喜爱,对老人的赞美。
2. (思维导图)短文围绕“琴声”讲了哪几件事?在这几件事,“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完成下面的情节梳理图。

(1)又听一曲,静坐欣赏 (2)敬佩 (3)震撼

3. 老人的琴声再一次响起时,作者用丰富的联想展现了曲子节奏的变化,请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作者的联想:______→如二重奏般奇妙→______
曲子的节奏:反复______→______→低沉婉转→______
作者的联想:似流水潺潺→如二重奏般奇妙→像悲伤的颂歌 曲子的节奏:反复快奏回旋→节奏轻快→低沉婉转→高亢激昂

4. 第⑨自然段画“____”的句子能否删去?请说说你的理由。______
不能删去。这处描写渲染了伦敦鸽子广场因老人的演奏而产生的和谐、快乐的气氛,烘托了老人通过弹奏乐曲传播快乐的效果,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5. (阅读要素)你喜爱的音乐是什么?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______
示例:我最喜欢听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时,我仿佛看到了阿炳孤独的身影,看到了社会底层人民艰苦的生活场景。

答案:1. C 解析:浏览全文,把握主要内容,重点结合文章第⑨自然段句子“这些白鸽扇动着翅膀,似一片白色的海洋,那情形,似乎在为老人伴舞,相互配合得那么默契,好似多年的挚友。我从未见过这么多的白鸽飞舞,也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人物合一的震撼场面”理解。“风吹白鸽拨琴弦”中白鸽、清风与琴声组成一个安宁和谐的场景,作者描写此美好场景来凸显主旨,巧妙地借用了白鸽象征老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进一步体现了老人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点明了文章中心,升华了主旨,也赋予了文章艺术气息,吸引读者阅读。C项,文章写了老人在广场表演的场景,并没有以“白鸽”为线索贯串全文,选项说法有误。 2. (1)又听一曲,静坐欣赏 (2)敬佩 (3)震撼 3. 作者的联想:似流水潺潺→如二重奏般奇妙→像悲伤的颂歌 曲子的节奏:反复快奏回旋→节奏轻快→低沉婉转→高亢激昂 4. 不能删去。这处描写渲染了伦敦鸽子广场因老人的演奏而产生的和谐、快乐的气氛,烘托了老人通过弹奏乐曲传播快乐的效果,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5. 示例:我最喜欢听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时,我仿佛看到了阿炳孤独的身影,看到了社会底层人民艰苦的生活场景。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