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静”组词,并将组成的词填入相应的句子中。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1. 偶尔几声清脆的鸟鸣,给这(
2.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3. 韩愈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
4. 听完专家的发言,观众们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
1. 偶尔几声清脆的鸟鸣,给这(
幽静
)的山谷增添了不少情趣。2.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恬静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3. 韩愈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
静谧
)。”4. 听完专家的发言,观众们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
平静
)。答案:
2. 恬静
3. 静谧
4. 平静
幽静 静谧 恬静 平静
1. 幽静2. 恬静
3. 静谧
4. 平静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2. 读例句,体会它好在哪里,展开联想,并仿写一句。
例: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一阵微风吹来,
3.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沉醉了。(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4. 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听到了从一所茅屋里传来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缩写句子)
1. 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2. 读例句,体会它好在哪里,展开联想,并仿写一句。
例: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一阵微风吹来,
河边上的柳叶好像在翩翩起舞,显得格外优美。
3.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沉醉了。(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将“沉醉”改成“陶醉”。
4. 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听到了从一所茅屋里传来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缩写句子)
贝多芬听到钢琴声。
答案:1. 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2.河边上的柳叶好像在翩翩起舞,显得格外优美。
3. 将“沉醉”改成“陶醉”。
4. 贝多芬听到钢琴声。
2.河边上的柳叶好像在翩翩起舞,显得格外优美。
3. 将“沉醉”改成“陶醉”。
4. 贝多芬听到钢琴声。
1. 根据意思写出课文片段中的词语。
(1)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2)(景色)秀丽而幽静。(
(3)形容水天共融的景象。(
2. 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1)
(2)
(3)
3. 在这一片段的第2自然段中,用“——”画出描写实在事物的语句,用“﹏﹏”画出联想的内容。
——
﹏﹏
4. 读片段中画“﹏﹏”的句子,想一想,能不能把“仿佛”一词去掉?为什么?
(1)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陶醉
)(2)(景色)秀丽而幽静。(
清幽
)(3)形容水天共融的景象。(
水天相接
)2. 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1)
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
;(2)
月亮升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3)
海面风起浪涌
。3. 在这一片段的第2自然段中,用“——”画出描写实在事物的语句,用“﹏﹏”画出联想的内容。
——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4. 读片段中画“﹏﹏”的句子,想一想,能不能把“仿佛”一词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盲姑娘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感受、理解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再一次听入神了,也衬托贝多芬创作的成功。
答案:1. (1)陶醉 (2)清幽 (3)水天相接
2. (1)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 (2)月亮升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3)海面风起浪涌
3. 实在事物: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联想内容:他好像面对着大海……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她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2. (1)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 (2)月亮升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3)海面风起浪涌
3. 实在事物: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联想内容:他好像面对着大海……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她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4. 不能去掉。因为盲姑娘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感受、理解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再一次听入神了,也衬托贝多芬创作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