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小明和小组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R_1$的阻值(约9 Ω),电源为两节干电池。

(1) 按图(a)所示的电路,将图(b)中的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
(2) 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3) 在闭合开关S前,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最______(左/右)端。
(4) 小明发现,虽然电路连接正确,但是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的示数总保持3 V不变,你认为发生此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或______。
(5) 排除故障后,小明将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将______(增大/减小/不变),当滑片P移动到某一位置时,两电表示数如图(c)所示,由此可知$R_1= ______Ω。$你认为这个结果可靠吗?答:______,理由是______。
(6) 小勇也用以上器材测量另一个电阻R,连接好电路后通过实验得到多组数据,并作出如图(d)所示的U-I图像,则小勇同学把电压表并联在了______(电阻R/滑动变阻器)的两端。根据U-I图像,可求得待测电阻R= ______Ω。
(7) 接下来,小东用同样的器材测量额定电压为2.5 V的灯泡电阻,并将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帮他将表中未填的数据填写完整。
| 实验序号 | U/V | I/A | R/Ω | 电阻平均值/Ω |
| :------- | :-- | :-- | :-- | :----------- |
| ① | 1 | 0.18 | 5.6 | |
| ② | 1.5 | 0.2 | | |
| ③ | 2.5 | 0.25 | 10 | |

小虎告诉他所设计的表格有错误,该错误是______。根据以上数据可看出,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为______Ω。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小东发现随着电压、电流增大,灯泡电阻在变化,从而得出灯泡的电阻与电压、电流有关,他的结论是______(正确/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

(1) 按图(a)所示的电路,将图(b)中的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
(2) 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3) 在闭合开关S前,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最______(左/右)端。
(4) 小明发现,虽然电路连接正确,但是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的示数总保持3 V不变,你认为发生此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或______。
(5) 排除故障后,小明将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将______(增大/减小/不变),当滑片P移动到某一位置时,两电表示数如图(c)所示,由此可知$R_1= ______Ω。$你认为这个结果可靠吗?答:______,理由是______。
(6) 小勇也用以上器材测量另一个电阻R,连接好电路后通过实验得到多组数据,并作出如图(d)所示的U-I图像,则小勇同学把电压表并联在了______(电阻R/滑动变阻器)的两端。根据U-I图像,可求得待测电阻R= ______Ω。
(7) 接下来,小东用同样的器材测量额定电压为2.5 V的灯泡电阻,并将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帮他将表中未填的数据填写完整。
| 实验序号 | U/V | I/A | R/Ω | 电阻平均值/Ω |
| :------- | :-- | :-- | :-- | :----------- |
| ① | 1 | 0.18 | 5.6 | |
| ② | 1.5 | 0.2 | | |
| ③ | 2.5 | 0.25 | 10 | |

小虎告诉他所设计的表格有错误,该错误是______。根据以上数据可看出,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为______Ω。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小东发现随着电压、电流增大,灯泡电阻在变化,从而得出灯泡的电阻与电压、电流有关,他的结论是______(正确/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
答案:
(1)如图所示
(2)欧姆定律($R=\frac{U}{I}$)
(3)右
(4) $R_{1}$断路 $R_{2}$短路
(5)增大 10 不可靠 没有多次测量,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6)滑动变阻器 6
(7)7.5 不能有电阻平均值这一栏 10 不正确 灯泡的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电阻变化是因为受到温度的影响
(1)如图所示

(2)欧姆定律($R=\frac{U}{I}$)
(3)右
(4) $R_{1}$断路 $R_{2}$短路
(5)增大 10 不可靠 没有多次测量,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6)滑动变阻器 6
(7)7.5 不能有电阻平均值这一栏 10 不正确 灯泡的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电阻变化是因为受到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