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学习与评价答案 2025年学习与评价江苏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1页解析答案
1.《湖心亭看雪》选自《
陶庵梦忆
》,作者
张岱
,字
宗子
,号
陶庵
,明末清初文学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答案:陶庵梦忆 张岱 宗子 陶庵
湖中人鸟声俱绝(
) 余拏一小舟(
撑(船)
)
上下一白(
全,都
) 及下船(
等到
)
答案:都 撑(船)全,都 等到
3.辨析下面多义词的含义。
(1)是
是日更定矣(
)
是金陵人(
判断动词“是”
)
(2)更
是日更定矣(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3)白
上下一白(
白色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
答案:
(1)这 判断动词“是”
(2)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还
(3)白色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从听觉角度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
大雪三日
,
湖中人鸟声俱绝

(2)文中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
雾凇沆砀
,
天与云与山与水
,
上下一白
,
湖上影子
,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文中借舟子的喃喃自语来表现作者情趣的句子是:
莫说相公痴
,
更有痴似相公者

答案:
(1)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5.下面是前人阅读《湖心亭看雪》后的两处批注。你认为这两处批注恰当吗?请选择其中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批注:景象寒气逼人)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批注:文中有画)
[示例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俱静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刻画出了大雪后的景象。故“景象寒气逼人”的批注是合适的。[示例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以空灵之笔来描绘湖中雪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构成一幅悠远脱俗的艺术画面。故“文中有画”的批注是合适的。

6.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结合整篇文章,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7.文中舟子的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朗读,为什么?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①适合用自言自语式的、迷惑不解的语气朗读。②因为“喃喃”二字表示舟子是自言自语。舟子说作者和金陵人“痴”,是无法理解作者和金陵人所欣赏的山水之乐。

答案:5.[示例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俱静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刻画出了大雪后的景象。故“景象寒气逼人”的批注是合适的。[示例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以空灵之笔来描绘湖中雪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构成一幅悠远脱俗的艺术画面。故“文中有画”的批注是合适的。6. 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7.①适合用自言自语式的、迷惑不解的语气朗读。②因为“喃喃”二字表示舟子是自言自语。舟子说作者和金陵人“痴”,是无法理解作者和金陵人所欣赏的山水之乐。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