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元末明初
的罗贯中
,是中国章回
小说的鼻祖。主要作品有《隋唐两朝志传
》《三遂平妖传
》《三国演义
》等。答案:元末明初 罗贯中 章回 隋唐两朝志传 三遂平妖传 三国演义
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6. 选文对诸葛亮进行了什么描写?塑造了诸葛亮怎样的形象?
7.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刘备具有怎样的特点。
8. 刘备引出司马德操和徐元直的话有什么目的?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后,咨询天下大事并虔诚地请诸葛亮出隆中助自己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6. 选文对诸葛亮进行了什么描写?塑造了诸葛亮怎样的形象?
①外貌、语言描写。②儒雅脱俗、气宇轩昂、谦恭有礼、才华横溢。
7.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刘备具有怎样的特点。
①诚心求贤。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备求贤若渴以及对诸葛亮的尊崇。②有仁爱之心和政治抱负。“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备不是为一己之私,而是为天下苍生。③虚心求教。“开备愚鲁而赐教”,这句话中的“愚鲁”和“赐教”可见刘备自知谋略不足,虚心向诸葛亮请教。
8. 刘备引出司马德操和徐元直的话有什么目的?
①刘备提起诸葛亮的朋友司马德操、徐元直,想拉近与诸葛亮的距离。②用司马德操和徐元直的推荐从侧面突出诸葛亮的济世之才。
答案:5.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后,咨询天下大事并虔诚地请诸葛亮出隆中助自己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6. ①外貌、语言描写。②儒雅脱俗、气宇轩昂、谦恭有礼、才华横溢。7. ①诚心求贤。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备求贤若渴以及对诸葛亮的尊崇。②有仁爱之心和政治抱负。“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备不是为一己之私,而是为天下苍生。③虚心求教。“开备愚鲁而赐教”,这句话中的“愚鲁”和“赐教”可见刘备自知谋略不足,虚心向诸葛亮请教。8. ①刘备提起诸葛亮的朋友司马德操、徐元直,想拉近与诸葛亮的距离。②用司马德操和徐元直的推荐从侧面突出诸葛亮的济世之才。
9.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10. 曹操邀请刘备煮酒论英雄的目的是什么?
11. 曹操是如何评价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的?他认为当世谁是英雄?
12.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中的“志”是理想、志向的意思,曹操的志向是什么?
13. 选文中曹操和刘备各是怎样的形象?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
10. 曹操邀请刘备煮酒论英雄的目的是什么?
曹操想借论英雄试探刘备是否有野心。
11. 曹操是如何评价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的?他认为当世谁是英雄?
①袁术:冢中枯骨,不算英雄。②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③刘表:虚名无实,不算英雄。④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⑤刘璋:守户之犬,不足为英雄。⑥张绣、张鲁、韩遂等人:碌碌小人,不是英雄。⑦英雄:曹操和刘备。
12.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中的“志”是理想、志向的意思,曹操的志向是什么?
统一中原。
13. 选文中曹操和刘备各是怎样的形象?
①曹操:锋芒毕露,不可一世,明于时势,充满自信,多疑试探,狡猾奸诈。②刘备:小心翼翼,从容镇定,随机应变,韬光养晦,大智若愚。
答案:9.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10. 曹操想借论英雄试探刘备是否有野心。11. ①袁术:冢中枯骨,不算英雄。②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③刘表:虚名无实,不算英雄。④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⑤刘璋:守户之犬,不足为英雄。⑥张绣、张鲁、韩遂等人:碌碌小人,不是英雄。⑦英雄:曹操和刘备。12. 统一中原。13. ①曹操:锋芒毕露,不可一世,明于时势,充满自信,多疑试探,狡猾奸诈。②刘备:小心翼翼,从容镇定,随机应变,韬光养晦,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