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
叫作声源。答案:振动 正在发声的物体
2. 我们能听到闹钟的闹铃声,是因为闹钟中的发声体在
振动
,并通过空气
传递到人耳。如图1-1-1所示,将正在响铃的机械闹钟悬挂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并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闹铃声会逐渐变小。由这一现象推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答案:振动 空气 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作
声波
,它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传递了能量
。答案:声波 能量
4.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40 m/s
,在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500 m/s
,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约为5200 m/s
。答案:340 m/s 1500 m/s 5200 m/s
5. 如图1-1-2(a)所示,敲击鼓面时会听到鼓声,若在鼓面上撒些小纸片,则会看到小纸片在鼓面上

跳动
;敲击音叉时会听到声音,若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小球,如图1-1-2(b)所示,则小球会被弹开。这些现象都间接地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
答案:跳动 振动
6. 小明和同伴先后做了如图1-1-3(a)、(b)所示的实验。第一次,小明将金属衣架悬挂在细绳的中央,同伴用铅笔轻轻敲击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
空气
传到耳中的。第二次,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然后用食指堵住双耳,再让同伴轻轻敲击衣架,这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细绳
和食指传到耳中的。小明先后两次听到的声音的主要不同点是第一次听到的声音较清脆,第二次听到的声音较沉闷
。答案:空气 细绳 第一次听到的声音较清脆,第二次听到的声音较沉闷
7. 物体在空气中振动时,会引起其周围空气
振动
,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不断向四周传播的波动,这种波称为声波
。答案:振动 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