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夏天,人出汗有调节体温的作用。人在烈日下或在高温环境中时间太长会中暑,而中暑的人不出汗,失去了自我调节体温的能力。医生在抢救中暑患者时,一般是先进行“物理降温”,即在患者身上大面积涂擦酒精。这是因为(
A.酒精温度低,有降温作用
B.酒精有消毒杀菌作用
C.酒精蒸发吸热较快,能降温
D.酒精能刺激皮肤,促进出汗
C
)。A.酒精温度低,有降温作用
B.酒精有消毒杀菌作用
C.酒精蒸发吸热较快,能降温
D.酒精能刺激皮肤,促进出汗
答案:5. C
6. 如图4-8-2所示是海波(硫代硫酸钠)熔化的图像,由此可知(
A.海波的沸点是48℃
B.图像上BC段,海波在这一过程中是吸热的
C.图像上CD段,海波在这一过程中是气态的
D.海波熔化的过程经历了12 min
B
)。A.海波的沸点是48℃
B.图像上BC段,海波在这一过程中是吸热的
C.图像上CD段,海波在这一过程中是气态的
D.海波熔化的过程经历了12 min
答案:6. B
解析:
A. 海波的熔点是48℃,沸点不是48℃,A错误;
B. 图像上BC段是熔化过程,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变,B正确;
C. 图像上CD段,海波已熔化完毕,处于液态,C错误;
D. 海波熔化从第6min开始到第12min结束,经历了12 - 6 = 6min,D错误。
结论:B
B. 图像上BC段是熔化过程,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变,B正确;
C. 图像上CD段,海波已熔化完毕,处于液态,C错误;
D. 海波熔化从第6min开始到第12min结束,经历了12 - 6 = 6min,D错误。
结论:B
7. 如图4-8-3所示,深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一层白霜,这预示着冬季即将来临。霜的形成是由于(

A.水蒸气凝华
B.水凝固
C.水蒸气液化
D.水汽化
A
)。
A.水蒸气凝华
B.水凝固
C.水蒸气液化
D.水汽化
答案:7. A
8. 如图4-8-4所示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该图像反映的是(

A.一定是某种固态晶体升温并熔化的情况
B.一定是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的情况
C.可能是某种固态非晶体升温并熔化的情况
D.可能是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的情况
D
)。
A.一定是某种固态晶体升温并熔化的情况
B.一定是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的情况
C.可能是某种固态非晶体升温并熔化的情况
D.可能是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的情况
答案:8. D
解析:
该图像先温度升高,后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都有温度不变的阶段。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所以C错误。图像未明确物质初始状态,可能是固态晶体熔化,也可能是液体沸腾,A、B说“一定”过于绝对,D“可能是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的情况”正确。
D
D
9. 甲、乙两名同学各倒了一杯开水,为了使开水降温,甲采取向水面吹气的方法,而乙则找来一只空杯,将水在两个杯子之间不断地倒来倒去。根据经验,你认为哪种方法降温较快?请运用物理知识做出解释。______
答案:9. 乙的方法降温较快 甲只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提高蒸发速度来降温,且只是水面降温。而乙则采用多种降温途径:一是空杯吸热使水降温;二是通过增大水的蒸发面积、提高蒸发速度来降温,且能使内部的水降温
解析:
乙的方法降温较快。甲通过加快水面空气流动提高蒸发速度降温,仅水面降温;乙通过空杯吸热、增大蒸发面积提高蒸发速度,且能使内部水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