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
A.洗过的头发会慢慢变干
B.麦粒被磨成面粉
C.地上的积雪渐渐消失
D.用久了的荧光灯灯管两端变黑
B
)。A.洗过的头发会慢慢变干
B.麦粒被磨成面粉
C.地上的积雪渐渐消失
D.用久了的荧光灯灯管两端变黑
答案:B
2. 用电吹风吹机能很快将湿头发吹干。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A.电吹风机吹出的热风能加快水分的蒸发
B.吹风时抖动头发,可增大蒸发面积
C.电吹风机加快了空气的流速
D.电吹风机吹出的干燥空气能吸收头发上的水分
D
)。A.电吹风机吹出的热风能加快水分的蒸发
B.吹风时抖动头发,可增大蒸发面积
C.电吹风机加快了空气的流速
D.电吹风机吹出的干燥空气能吸收头发上的水分
答案:D
3. 关于下列物态变化,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A.茶壶嘴上方出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严冬,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因为冰的升华
C.熔融状态的玻璃变成玻璃板,这一过程需要吸热
D.用冰块来保鲜食品,是利用冰块熔化放热
B
)。A.茶壶嘴上方出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严冬,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因为冰的升华
C.熔融状态的玻璃变成玻璃板,这一过程需要吸热
D.用冰块来保鲜食品,是利用冰块熔化放热
答案:B
4. 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会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下面的熔化,上面的没有熔化
D.不会熔化
D
)。
A.会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下面的熔化,上面的没有熔化
D.不会熔化
答案:D
5. 如图所示是我国"神舟"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的情景。返回舱表面有一层由特殊材料制成的"烧蚀层",途经大气层时,"烧蚀层"因发生物态变化而吸热,能保护返回舱不会因高温而烧毁。在途经大气层时,"烧蚀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液化
B.熔化和凝固
C.熔化和凝华
D.熔化和汽化
D
)。
A.熔化和液化
B.熔化和凝固
C.熔化和凝华
D.熔化和汽化
答案:D
6. 下列诗句涉及物态变化现象,诗句后面所附解释正确的是(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C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答案:C
7. 在加热某种固态物质的过程中,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晶体,图线的BC段表示熔化过程
B.该物质经历5 min全部熔化
C.该物质的熔点是0°C,沸点是100°C
D.在11~14 min时段,该物质为气态
D
)。
A.该物质是晶体,图线的BC段表示熔化过程
B.该物质经历5 min全部熔化
C.该物质的熔点是0°C,沸点是100°C
D.在11~14 min时段,该物质为气态
答案:D
解析:
A. 该物质有固定熔点,是晶体,BC段温度不变,为熔化过程,正确。
B. 熔化从5min开始,10min结束,历时$10 - 5 = 5\ min$,正确。
C. BC段对应温度$0^\circC$为熔点,DE段对应温度$100^\circC$为沸点,正确。
D. 11~14 min时段处于DE段前半部分,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未沸腾,物质为液态,错误。
答案:D
B. 熔化从5min开始,10min结束,历时$10 - 5 = 5\ min$,正确。
C. BC段对应温度$0^\circC$为熔点,DE段对应温度$100^\circC$为沸点,正确。
D. 11~14 min时段处于DE段前半部分,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未沸腾,物质为液态,错误。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