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如图所示,甲、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22℃
、58℃
。答案:-22℃ 58℃
15. 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它们分别是吸热还是放热?请在横线上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并在括号中填写"吸热"或"放热"。
① 水蒸气凝成水珠:
③ 湿衣服晾干:
⑤ 樟脑丸自然变小:
① 水蒸气凝成水珠:
液化
(放热
); ② 河面上结冰:凝固
(放热
);③ 湿衣服晾干:
汽化
(吸热
); ④ 冰棒化成水:熔化
(吸热
);⑤ 樟脑丸自然变小:
升华
(吸热
); ⑥ 冰箱冷冻室的霜:凝华
(放热
)。答案:①液化 放热 ②凝固 放热 ③汽化 吸热 ④熔化 吸热 ⑤升华 吸热 ⑥凝华 放热
16. 对着水杯中的水面吹气,能使热水凉得更快,这是因为
加快空气流动能提高蒸发速度,而蒸发吸热
;对着手哈气,能使手变暖,这是因为哈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
。答案:加快空气流动能提高蒸发速度,而蒸发吸热 哈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
17. 一般情况下,采用
降低温度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而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采用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其液化。气体在液化过程中会放
热。答案: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放
18.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判断,物质

甲
(甲/乙)是晶体,它在加热15
min后开始熔化,其熔点是232
°C。
答案:甲 15 232
19. 如图所示,瓶内有液态药物,按压瓶口的活塞会喷出气体,这说明药液发生了
汽化
。反复多次后,手感到瓶子变凉,这是因为汽化吸热
。答案:汽化 汽化吸热
20. 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由于干冰升华
吸
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
成冰晶,或使小水滴凝固
成冰粒,冰晶、冰粒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下落,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
成水,从而形成降雨。答案:吸 凝华 凝固 熔化
21. 修建青藏铁路时,难题之一就是如何保持冻土路基稳定。夏天,冻土中的冰吸热会
熔化
,导致路基松软;而冬天,冻土的体积会变大
(变大/变小)。这些变化会使路基和钢轨发生变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技术人员采取在铁路两侧插"热棒"的方法,如图所示。热棒是空心的,里面装有液态氨。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态氨吸热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给空气,于是气态氨又因温度降低而液化
成液态氨沉入棒底。如此反复不断,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制冷机",从而能保持冻土路基的稳定。答案:熔化 变大 汽化 液化
22. (1)下表是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部分实验数据。

|加热时间/s|0|10|20|30|40|50|60|70|
|水的温度/°C|90|92|94|?|98|98|98|98|

如图所示,第30 s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2)下表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时记录的数据。
|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
|物质温度/°C|40|42|44|46|48|48|48|48|48|50|53|

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

|加热时间/s|0|10|20|30|40|50|60|70|
|水的温度/°C|90|92|94|?|98|98|98|98|

如图所示,第30 s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96℃
;壶口附近的"白气"是由水蒸气______液化
形成的;该实验测得的水的沸点是______98℃
。(2)下表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时记录的数据。
|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
|物质温度/°C|40|42|44|46|48|48|48|48|48|50|53|

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
48℃
;50°C时该物质的状态是______液态
(固态/液态);从加热时间看,______4~8
min的时间段最能反映该物质熔化的特点,其特点是______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1)96℃ 液化 98℃ (2)48℃ 液态 4~8 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