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惩山北之塞(
箕畚(
亡以应(
惩山北之塞(
sè
) 出入之迂(yū
) 荷担者(hè
)箕畚(
běn
) 始龀(chèn
) 穷匮(kuì
)亡以应(
wú
) 一厝朔东(cuò
)答案:sè yū hè běn chèn kuì wú cuò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谈笑有鸿儒
C.对镜帖花黄
D.汝之不惠
B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谈笑有鸿儒
C.对镜帖花黄
D.汝之不惠
答案:B(A. 反:同“返” C. 帖:同“贴” D. 惠:同“慧”)
3.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属于词性活用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
B.操蛇之神闻之
C.吾与汝毕力平险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A.惧其不已也
B.操蛇之神闻之
C.吾与汝毕力平险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答案:C(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4. 你们班将在学校戏剧节上表演课本剧《愚公移山》。请你为课本剧的宣传海报拟写一则主题宣传语。
立下移山志,开辟新天地。
答案:[示例]立下移山志,开辟新天地。(主题宣传语应表现《愚公移山》的核心内容与主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惩山北之塞(
(3)投诸渤海之尾(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______
3. 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______
(1)惩山北之塞(
苦于
) (2)杂然相许(赞同
)(3)投诸渤海之尾(
之于
) (4)始一反焉(同“返”,往返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______(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______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通达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子。
______3. 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______
没有损害愚公形象。一是这个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与封建迷信有本质区别。二是正因为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遣大力神二子背走二山,这衬托了愚公的形象,使之更加丰富,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______答案:1.(1)苦于 (2)赞同 (3)之于 (4)同“返”,往返
2.(1)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2)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通达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子。
3. 没有损害愚公形象。一是这个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与封建迷信有本质区别。二是正因为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遣大力神二子背走二山,这衬托了愚公的形象,使之更加丰富,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2.(1)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2)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通达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子。
3. 没有损害愚公形象。一是这个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与封建迷信有本质区别。二是正因为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遣大力神二子背走二山,这衬托了愚公的形象,使之更加丰富,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