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在我国“祝融号”火星车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答案:2. 凝固
3. 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气温曾经达到$-58$ $^{\circ}C$,为准确测量该地冬季的气温,小刘查阅资料了解到:水的凝固点是$0$ $^{\circ}C$,水银的凝固点是$-39.3$ $^{\circ}C$,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circ}C$,煤油的凝固点是$-30$ $^{\circ}C$。应选择下列哪种物质作为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A.水
B.水银
C.酒精
D.煤油
C
)A.水
B.水银
C.酒精
D.煤油
答案:3. C
4. 已知固体甲的熔化图像(图3.2 - 6甲)和固体乙的熔化图像(图3.2 - 6乙),则

甲
是晶体,乙
是非晶体。图中晶体的熔点是48
$^{\circ}C$,图中$C$处是固液共存
态,$E$处是液
态。答案:4. 甲 乙 48 固液共存 液
解析:
甲;乙;48;固液共存;液
5. 如图3.2 - 7所示是一个自动控温杯的结构示意图,外壳用较厚的PP塑料制成,内胆使用的是304不锈钢,降温层材质的主要成分是海波(熔点为$48$ $^{\circ}C$),在$20$ $^{\circ}C$的环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杯中倒入$80$ $^{\circ}C$的水时,夹层内海波温度会持续升高
B.杯中倒入$20$ $^{\circ}C$的水时,水温马上会升高
C.杯子外壳PP塑料是热的良导体
D.杯中倒入$80$ $^{\circ}C$的水时,夹层内海波熔化时要吸热
D
)A.杯中倒入$80$ $^{\circ}C$的水时,夹层内海波温度会持续升高
B.杯中倒入$20$ $^{\circ}C$的水时,水温马上会升高
C.杯子外壳PP塑料是热的良导体
D.杯中倒入$80$ $^{\circ}C$的水时,夹层内海波熔化时要吸热
答案:5. D
6. 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sim40$ $^{\circ}C$范围内熔化和凝固,则这种材料属于
非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把它掺在水泥里,制作储热地板和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这是因为它在室温高时熔化
吸热,室温低时凝固
放热。(后两空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答案:6. 非晶体 熔化 凝固
7. (2023·湖北武汉)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3.2 - 8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如图3.2 - 8乙所示,温度计(单位:$^{\circ}C$)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 $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3.2 - 8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蜡的凝固点为$48$ $^{\circ}C$
B. 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irc}C$
C. $0\sim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1)如图3.2 - 8乙所示,温度计(单位:$^{\circ}C$)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36°C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
吸收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 $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3.2 - 8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填序号)。A. 石蜡的凝固点为$48$ $^{\circ}C$
B. 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irc}C$
C. $0\sim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答案:7.
(1)$36^{\circ}C$
(2)吸收 不变
(3)B
(1)$36^{\circ}C$
(2)吸收 不变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