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例3】如图4.3-5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 作像S'关于镜面的对称点S,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连接S'P与镜面的交点为O,即为入射点,则OP是反射光线,连接SO得到入射光线。如图4.3-6所示。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作像S'关于镜面的对称点S,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连接S'P与镜面的交点为O,即为入射点,则OP是反射光线,连接SO得到入射光线。如图4.3-6所示。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 作像$S'$关于镜面$MN$的对称点$S$,$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
2. 连接$S'P$,与镜面$MN$交于点$O$,$O$为入射点;
3. 连接$OP$,$OP$为反射光线;
4. 连接$SO$,$SO$为入射光线。
(作图痕迹保留:对称点的对称轴、连接$S'P$的线段、连接$SO$和$OP$的线段)
2. 连接$S'P$,与镜面$MN$交于点$O$,$O$为入射点;
3. 连接$OP$,$OP$为反射光线;
4. 连接$SO$,$SO$为入射光线。
(作图痕迹保留:对称点的对称轴、连接$S'P$的线段、连接$SO$和$OP$的线段)
1. 小明理发时,在理发店墙上的大平面镜中看到挂在背后墙上的“快乐”两字和挂钟刻度面如图4.3-7所示,此时“快乐”两字摆放方式和实际时间正确的是 (


A
)答案:1.A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题图中挂钟刻度面的数字顺序与实际的数字顺序正好左右相反,所以该挂钟的实际时间是5:10。根据像和物体左右相反可知,“快乐”两个字的摆放方式应是A选项中的样子,故A正确,B、C、D 错误。故选A。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题图中挂钟刻度面的数字顺序与实际的数字顺序正好左右相反,所以该挂钟的实际时间是5:10。根据像和物体左右相反可知,“快乐”两个字的摆放方式应是A选项中的样子,故A正确,B、C、D 错误。故选A。
2. 把一个高1m的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身高为1.6m的人以2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向平面镜走近,他在镜中的像 (
A.高度为1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B.高度变大,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C.高度为1.6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D.高度变大,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C
)A.高度为1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B.高度变大,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C.高度为1.6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D.高度变大,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答案:2.C
3. (2023·黑龙江哈尔滨)如图4.3-8所示,S'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点光源S为图中平面镜左侧三点中的某一点,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确定点光源的位置并标出S。

答案:
3. 如答图4.3-1所示

3. 如答图4.3-1所示
4. 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将一块薄玻璃板立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进行观察,如图4.3-9所示。

(1)将蜡烛A逐渐向薄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将
(2)实验中,小明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1)将蜡烛A逐渐向薄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实验中,小明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
。答案:4.(1)不变
(2)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
[解析](1)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虚像,将蜡烛A逐渐向薄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 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2)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无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
(2)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
[解析](1)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虚像,将蜡烛A逐渐向薄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 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2)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无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