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课课练答案 2025年课课练江苏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 第25页解析答案
1. 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
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
2. 为了研究光的传播特点,我们通常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线叫作
光路
。它是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和表示光的传播而引入的物理模型。
答案:光路
3. 光的传播
需要
(需要/不需要)时间。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108
m/s。
答案:需要
3×108
问题1 光在均匀透明的固体物质里也沿直线传播吗?
点 拨 准备一支激光笔和一块玻璃砖。将激光笔对准玻璃砖的一个端面,可以看到玻璃砖里有一条笔直的光束。这说明光在均匀透明的固体物质里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答案:答题(作答):
光在均匀透明的固体物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验证:使用激光笔和玻璃砖进行实验,将激光笔对准玻璃砖的一个端面,可以观察到玻璃砖里有一条笔直的光束,这证明光在均匀透明的固体物质(如玻璃砖)里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问题2 有人认为,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打开电灯,房间立即被照亮;打开手电筒,远处的物体也立即被光照亮。从来没有看到按下开关或按钮后,光线缓缓向前射去的现象。光的传播果真不需要时间吗?
点 拨 假设光的传播很快,在有限的距离内,光的传播所需的时间很短,我们就很难觉察到。如果让光的传播距离变长,例如向月球发射一束光,经过多长时间月球能够接收到呢?参考有关资料可以发现,这段时间不是0而是1.28s。这表明光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只不过光的速度很大,精确的测量表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0×10^8m/s。$
这一事例告诉人们,直觉不一定可靠,对任何表面现象都应当进行客观分析,先大胆猜想,然后通过实验或论证了解其本质。
答案: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0×10^8m/s$,由于光速很大,在日常生活中有限距离内传播时间极短,难以觉察;而向月球发射光,传播距离长,所需时间约1.28s,可证明光传播需要时间。
例题1 在硬纸板上扎一个小圆孔。暗室里点燃一支蜡烛放在小孔前,在硬纸板另一侧的光屏上就能看到烛焰的像。改变光屏与小孔的距离,像的大小、清晰程度和亮度有何变化?先猜想一下,再通过实验进行观察。
点 拨 小孔不能太大,直径以1~2mm为宜。光屏可用白纸板制成。小孔固定不动,通过移动光屏来改变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
答案:猜想: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清晰度越低,亮度越暗;光屏离小孔越近,像越小,清晰度越高,亮度越亮。
实验观察结论:
1. 光屏与小孔距离增大时:像的大小变大,清晰程度降低,亮度变暗。
2. 光屏与小孔距离减小时:像的大小变小,清晰程度提高,亮度变亮。
例题2 夏天雷雨较多,当空中打雷时,我们能否知道打雷处离自己有多远?怎样估算呢?
点 拨 找一个秒表或带有秒表功能的计时器。在你看到闪电时开始计时,直到听见雷声结束,记下这段时间t,然后用公式s = v₍声₎·t来计算(声速取v₍声₎ = 340m/s),这里的s便是打雷处离自己的距离。
答案:能知道打雷处离自己的距离。
步骤:1. 用秒表记录从看到闪电开始到听见雷声结束的时间t;2. 利用公式s = v声·t计算距离,其中v声 = 340m/s;3. 得出s即为打雷处离自己的距离。
确定观察范围的方法
如图2 - 2 - 1所示,人眼在C点通过木板上的小洞能看见物体AB的全部吗?画图说明。
点 拨 确定观察范围的方法:来自物体AB的光线,若通过小洞能进入人眼,则人能看到物体;若被木板挡住,则人看不到物体。所以有两种做法可以确定能否看到物体AB的全部。
(1)从观察点向物体的各端点连线,若各连线不能被木板挡住,则能看到物体的全部,反之则看不到物体的全部,如图2 - 2 - 2(a)所示。
(2)从观察点向观察口的边缘分别画出两条直线,表示射向人眼的光线,在木板另一侧(放物体的一侧)两条光线之间的区域为人眼能看到的范围。若物体全部在此范围内,则表示能看到物体的全部,否则就看不到,如图2 - 2 - 2(b)所示。

答案:答题:
根据图2-2-2(a)方法,从观察点C向物体AB的端点A和B分别作直线。由于木板阻挡,从C点到B点的视线被挡住,因此无法看到B点,所以不能看到物体AB的全部。
根据图2-2-2(b)方法,从观察点C向小洞的边缘作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所夹的区域即为可见范围。B点位于该区域之外,因此不能看到物体AB的全部。
结论:人眼在C点通过木板上的小洞不能看见物体AB的全部。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