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课课练答案 2025年课课练江苏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 第39页解析答案
1. 透镜通常分为两类: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
透镜,它对光有
会聚
作用,所以又叫
会聚
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
透镜,它对光有
发散
作用,所以又叫
发散
透镜。
答案:
会聚
会聚

发散
发散
2. 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作
焦点
(用字母
F
表示),该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作
焦距
(用字母
f
表示)。平行光经过凹透镜后变成发散光线,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也会相交于一点。
答案:焦点
F
焦距
f
3. 生活中的放大镜是
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
答案:

4. 一束光线通过玻璃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将向
底边
(顶角/底边)偏折,这是光线发生
次折射的结果。
答案:底边
问题
跟同学交流:在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科学方法?
点拨
在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中,一是运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观察比较凸透镜、凹透镜的中央和边缘的厚薄情况,以及通过凸透镜、凹透镜所看到的像的大小;二是运用了归纳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及成像特点。
答案:观察比较法和归纳法
解析:
在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时,首先通过观察比较法,观察两透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差异,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其次通过透镜观察近处物体或书本文字,比较像的变化情况,凸透镜可使物体放大,凹透镜可使物体缩小,再通过归纳法总结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及成像特点。
例题1 透镜的判别。
如图3-2-1所示,有A、B两个盒子,里面各放了一块透镜,手指接触不到透镜,无法判断透镜边缘和中央厚薄的差别,但盒子中间部分是透明的,可在盒子的一侧通过透镜看到盒子另一侧发出的光线。请你设法判断:盒子里装的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点拨
可以从透镜的成像特点、透镜对平行光的作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判别。
答案:方法一:将透镜正对太阳光(平行光),在透镜另一侧放一张白纸,移动白纸,若能在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则为凸透镜;若光斑比透镜边缘暗或不成最小光斑,则为凹透镜。
方法二:将透镜靠近课本上的字,透过透镜观察,若字被放大,则为凸透镜;若字被缩小,则为凹透镜。
方法三:用手拿着透镜观察远处物体,若看到倒立的像,则为凸透镜;若看到正立缩小的像,则为凹透镜。
例题2 用“冰”取火。
人们常听说钻木取火,而用冰是否也能取火呢?想办法制作一块大一点的冰,再利用本节学过的知识,尝试用冰取火,体验其中的乐趣。
点拨
对冰块的形状进行加工,使其能将太阳光聚焦于一点,然后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取火时须注意安全!
答案:1. 制作冰块:将水倒入容器,冷冻制成较大冰块。
2. 加工形状:将冰块打磨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形状。
3. 聚焦阳光:手持冰凸透镜,调整位置使太阳光通过冰透镜后在地面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焦点)。
4. 放置易燃物:将干燥易燃物(如纸屑、干草)放在光斑处,等待其被点燃。
结论:利用冰制成的凸透镜能会聚太阳光取火。
例题3 观察“空气凸透镜”对光的偏折。
向透明塑料保鲜袋内吹气后,用细线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个重物,将它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如金鱼缸或大烧杯)中,就做成了一个“空气凸透镜”。让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射向这个“空气凸透镜”,看看激光束向什么方向偏折。
这个“空气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你能用所学过的知识作出解释吗?
点拨
注意观察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是偏向法线还是偏离法线。另外可采用将“空气凸透镜”分割的方法,再进行分析。
答案:激光束向远离主光轴的方向偏折。
发散作用。
解释: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空气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光线经过两次折射后,向远离主光轴的方向偏折,故对光有发散作用。
解析:
这个“空气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解释: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将“空气凸透镜”分割成许多类似棱镜的部分,激光束经过每个部分时都会向透镜的外侧(即下方)偏折,整体效果是使激光束向主光轴方向偏折,所以“空气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