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3:了解照相机、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
点拨: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它们的发展概况。
点拨: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它们的发展概况。
答案:本题并非传统数学或物理计算题,无需遵循数学解题规范进行计算,以下是按照要求整理的关于照相机、望远镜和显微镜发展情况的作答内容:
1. 照相机:1839 年,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世界上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由此诞生。之后随着技术发展,照相机从早期的单镜头反光、使用胶片的传统相机,发展到数码相机,数码相机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人们可以更方便地拍摄、存储和分享照片。
2. 望远镜:1608 年,荷兰的一位眼镜商汉斯·利伯希偶然发现用两块透镜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望远镜。1609 年,伽利略自制了一架放大倍数为 32 倍的望远镜,并用于天文观测。后来,开普勒提出了天文望远镜的光学原理,牛顿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如今,望远镜有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多种类型,在天文观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 显微镜:最早的显微镜由荷兰的詹森父子于 1590 年左右发明,他们用两个透镜组合制成了简易的显微镜。后来,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微生物。随着科技进步,显微镜不断改进,出现了电子显微镜等,能观察到更微小的物体结构。
1. 照相机:1839 年,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世界上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由此诞生。之后随着技术发展,照相机从早期的单镜头反光、使用胶片的传统相机,发展到数码相机,数码相机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人们可以更方便地拍摄、存储和分享照片。
2. 望远镜:1608 年,荷兰的一位眼镜商汉斯·利伯希偶然发现用两块透镜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望远镜。1609 年,伽利略自制了一架放大倍数为 32 倍的望远镜,并用于天文观测。后来,开普勒提出了天文望远镜的光学原理,牛顿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如今,望远镜有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多种类型,在天文观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 显微镜:最早的显微镜由荷兰的詹森父子于 1590 年左右发明,他们用两个透镜组合制成了简易的显微镜。后来,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微生物。随着科技进步,显微镜不断改进,出现了电子显微镜等,能观察到更微小的物体结构。
1. 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进入眼睛后成像情况如图3-4-2所示。根据光路图可知,该眼睛的视力缺陷是

近视
,可配戴用凹
透镜做镜片的眼镜矫正。
答案:近视
凹
凹
2. 第一位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的科学家是
伽利略
。世界上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是由科学家牛顿
制成的。答案:伽利略
牛顿
牛顿
3.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
凸透镜
,它的物镜焦距很短
,目镜焦距较长
。微小的物体经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
后,人眼就可以看清楚了。答案:凸透镜
很短
较长
放大
很短
较长
放大
4. 要观察细胞等人眼无法看见的物体应选用
显微
镜;要观察遥远的天体应选用望远
镜;纺织工人在检查纺织品的布纹是否有缺陷时,应选用放大(凸透)
镜。答案:显微
望远
放大(凸透)
望远
放大(凸透)
5. 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关于人眼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C
6.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人眼的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D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答案:D
7. 放映幻灯片时,要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幻灯片的正确放法是(
A.
B.
C.
D.
B
)。
A.
B.
C.
D.
答案:B
8.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通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对地面进行拍照。当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时,照相机感光器件到镜头间的距离应(
A.在100 mm以外
B.在100 mm以内
C.略大于50 mm
D.恰为50 mm
C
)。A.在100 mm以外
B.在100 mm以内
C.略大于50 mm
D.恰为50 mm
答案:C
9. 市场上出售的一种“人参酒”,在酒瓶中浸没着一棵人参,你看到的浸没在瓶中的人参实际上是(
A.实物
B.等大的人参的实像
C.放大的人参的实像
D.放大的人参的虚像
D
)。A.实物
B.等大的人参的实像
C.放大的人参的实像
D.放大的人参的虚像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