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 用你自己身上的“尺”和“钟”,设计一个实验,估算你自己步行速度的大小。与同学进行交流或向老师请教,讨论你设计的方案的可行性。
点 拨 怎样确定自己身上的“尺”和“钟”,例如,跨一步有多长?一次脉搏的时间是多少?你是否还可用其他的“尺”和“钟”?实验三次,会出现什么情况?要能较准确地测出步行速度,该怎样设计实验方案?
点 拨 怎样确定自己身上的“尺”和“钟”,例如,跨一步有多长?一次脉搏的时间是多少?你是否还可用其他的“尺”和“钟”?实验三次,会出现什么情况?要能较准确地测出步行速度,该怎样设计实验方案?
答案: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器材(身上的“尺”和“钟”)
尺:自身步长 $ l $(作为长度单位)
钟:脉搏跳动次数(作为时间单位)
二、实验步骤
1. 确定步长 $ l $:
自然行走10步,用卷尺测量总距离 $ s_{总} $,计算平均步长 $ l = \frac{s_{总}}{10} $(单位:m)。
2. 确定脉搏周期:
测量平静状态下1分钟脉搏跳动次数 $ n $,计算单次脉搏时间 $ t_0 = \frac{60}{n} \, s $。
3. 测量步行数据:
沿直线匀速步行,记录行走步数 $ N $,同时数出步行过程中脉搏跳动次数 $ m $。
4. 计算速度:
路程 $ s = N \cdot l $
时间 $ t = m \cdot t_0 = \frac{60m}{n} $
速度 $ v = \frac{s}{t} = \frac{N \cdot l \cdot n}{60m} $
5. 多次测量:
重复步骤3-4三次,记录三组数据 $ (v_1, v_2, v_3) $,计算平均速度 $ \bar{v} = \frac{v_1 + v_2 + v_3}{3} $。
三、可能出现的情况
三次测量的速度值存在差异,原因:步长、脉搏计数存在偶然误差。
四、提高准确性的方法
1. 增加步行步数(延长路程),减小相对误差;
2. 多次测量步长取平均值;
3. 步行时保持匀速,准确计数脉搏和步数。
五、结论
通过上述方案可估算步行速度,平均速度 $ \bar{v} $ 为最终结果(单位:m/s)。
一、实验器材(身上的“尺”和“钟”)
尺:自身步长 $ l $(作为长度单位)
钟:脉搏跳动次数(作为时间单位)
二、实验步骤
1. 确定步长 $ l $:
自然行走10步,用卷尺测量总距离 $ s_{总} $,计算平均步长 $ l = \frac{s_{总}}{10} $(单位:m)。
2. 确定脉搏周期:
测量平静状态下1分钟脉搏跳动次数 $ n $,计算单次脉搏时间 $ t_0 = \frac{60}{n} \, s $。
3. 测量步行数据:
沿直线匀速步行,记录行走步数 $ N $,同时数出步行过程中脉搏跳动次数 $ m $。
4. 计算速度:
路程 $ s = N \cdot l $
时间 $ t = m \cdot t_0 = \frac{60m}{n} $
速度 $ v = \frac{s}{t} = \frac{N \cdot l \cdot n}{60m} $
5. 多次测量:
重复步骤3-4三次,记录三组数据 $ (v_1, v_2, v_3) $,计算平均速度 $ \bar{v} = \frac{v_1 + v_2 + v_3}{3} $。
三、可能出现的情况
三次测量的速度值存在差异,原因:步长、脉搏计数存在偶然误差。
四、提高准确性的方法
1. 增加步行步数(延长路程),减小相对误差;
2. 多次测量步长取平均值;
3. 步行时保持匀速,准确计数脉搏和步数。
五、结论
通过上述方案可估算步行速度,平均速度 $ \bar{v} $ 为最终结果(单位:m/s)。
1.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一位乘客,欲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在进、出隧道口时,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5-2-1(a)、(b)所示。汽车通过隧道时的平均速度是60 km/h,由此可计算出此隧道长

5
km。
答案:5
2. 在学校运动会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
|参赛者|甲|乙|丙|
|成绩/s|13.6|13.8|13.7|

甲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时采用了在路程
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参赛者|甲|乙|丙|
|成绩/s|13.6|13.8|13.7|

答案:甲
路程
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