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阳光课堂金牌练习册答案 2025年阳光课堂金牌练习册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4页解析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材料一 2016年,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17年,当地党委、政府以此为契机,建起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和以“半条被子”故事为主题的沙洲红色旅游景区,实现了红色、古色、绿色“三色”融合发展。3年来,专题陈列馆和景区共接待游客210多万人次。
(选自胡革平《讲好“半条被子”故事 凝聚追梦前行力量——一个“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布展参与者的感悟》)
材料二 近些年,红色旅游对公众的吸引力显著增强,一些展馆不断丰富陈列手段,努力提高展陈设计水平,使陈列展示更加丰富,留住许多年轻观众。在讲解方式上,一些红色博物馆注重把握“物”与“史”的关系,“物”配合“史”,在讲“物”的同时,更注重“史”,把“史”作为展示的中心,以突出文物蕴含的革命精神。以“物”说“史”,渐渐让红色博物馆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历史课堂,成为民众日常出游的热门选项。
(摘编自2023年5月18日《人民政协报》余玮《讲述博物馆里的红色故事》)
材料三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需要加快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进程。广州市上线“花城红图:广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应用系统”小程序。打开地图,革命文物分布一目了然,点击图标还能查看文物现状照片、文物简介与讲解视频。在科技助力下,日益丰富多元的体验与互动方式,拉近了革命文物与人们的距离,增强了革命文物的吸引力、感染力。
(摘编自2024年4月9日《人民日报》尹双红《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
材料四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到了重视,并得到妥善保护,但仍有部分不可移动文物残破不堪,亟待保护。1936年5月,红十五军团在攻下马关城后,军团长徐海东将指挥部设在下马关的南门城墙箭楼上。如今下马关古城墙、箭楼已经不复存在,不远处的一段城墙因村民修便道被凿开一条豁口。未得到妥善保护的革命“家址”也是革命文物的一部分,需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从合理利用的形式上看,目前有些地区革命文物保护仅有建设基地、组织参观、红色旅游、传播红色经典等几种有限的利用方式。各地应根据革命文物的实际情况,创新革命文物的合理利用方式,如红色皮影戏、红色实景演出、红色节日庆祝等方式,鼓励民众对革命文物保护的有效参与,进而增强革命文物的教育效果。
从革命文物的资源整合角度讲,对革命文物与其他类型文物,以及相关的非物质资源的协同保护机制尚未建立。这不利于对革命文物价值的深入发掘和阐释,也不利于对革命精神的弘扬。
(摘编自田艳、李帅《革命文物保护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
6.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7. 用材料二“以‘物’说‘史’”的方法,阐述材料一中“半条被子”故事蕴含的精神。
【示例】“半条被子”故事背后蕴含的,不仅是红军与人民之间深厚的感情,还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困难的意志,更是心怀百姓、舍己为人的大爱精神。

8. 为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提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建议。
【示例】①让科技助力加快革命文物资源的数字化保护进程;②健全革命文物保护机制,严惩恶意破坏行为;③开展红色文化遗存认定工作,充实红色文化资源库,便于开展保护工作;④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革命文物保护意识,减少人为的破坏;⑤合理利用文物,创新利用方式,发展文创,建设文物基地,发展旅游,组织阅读相关书籍。

答案:6. C 【解析】材料四并未介绍下马关古城墙、箭楼消失的原因,选项中“主要与其不可移动有关”理解有误。
7. 【示例】“半条被子”故事背后蕴含的,不仅是红军与人民之间深厚的感情,还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困难的意志,更是心怀百姓、舍己为人的大爱精神。
8. 【示例】①让科技助力加快革命文物资源的数字化保护进程;②健全革命文物保护机制,严惩恶意破坏行为;③开展红色文化遗存认定工作,充实红色文化资源库,便于开展保护工作;④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革命文物保护意识,减少人为的破坏;⑤合理利用文物,创新利用方式,发展文创,建设文物基地,发展旅游,组织阅读相关书籍。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