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课时练答案 2025年同步导学案课时练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32页解析答案
3. 阅读全文,分析文中多次提到年份和南仁东的年龄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这些时间节点形成一条自然的线索。②这些时间节点展示了南仁东从青年到晚年的长期奋斗经历,尤其是他在“中国天眼”项目中的坚持与奉献,凸显了他在科学探索中的不懈努力。③多次提到年份,将南仁东的经历与中国的科技发展进程联系起来,帮助读者理解他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④多次提到年龄,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南仁东为科学献身的漫长历程,激发读者对他的敬佩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仰望星空,孙家栋①的眉心微微蹙在一起,无形的压力和紧迫感爬上心头。
②星载原子钟像一只“拦路虎”,挡在北斗二号系统面前。
③时间和空间位置信息,都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卫星的位置信息和卫星上精准的时间信息,是导航卫星最核心的两大参数。
④星载原子钟被称为导航卫星的“心脏”。如果原子钟误差1纳秒(十亿分之一秒),就意味着卫星定位会有0.3米的误差。
⑤孙家栋对现北斗三号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时任北斗二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说:“我们再也不能依赖进口产品了。星载原子钟必须下决心自己搞,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做出自己的品牌。”
⑥当时参与星载原子钟研发的有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〇三所等。孙家栋的态度非常明确:“原子钟不过关,卫星绝对不能上天。”
⑦终于,有三家科研单位分别研制成功各具特色、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满足北斗系统工程要求的星载原子钟——中国终于有了自主研发的星载原子钟。
⑧那天,孙家栋亲自见证了四台完全符合技术要求的国产星载原子钟装载在北斗二号系统第一颗卫星上。
⑨卫星转场到发射区,与火箭对接,进入卫星状态检查,整流罩合上。
⑩2007年4月14日凌晨,北斗二号系统第一颗卫星,终于顺利升空。
⑪在指挥中心,孙家栋注视着面前的大屏幕,神色淡定,心中却是波涛翻涌。
⑫太空中的频率资源十分有限。2000年4月17日,我国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导航卫星的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国际电信联盟辟出两小段资源作为卫星导航合法使用频段。根据国际电信联盟“先用先得”“逾期作废”的原则,必须在7年内发射导航卫星,并成功发射和接收相应频率信号,才能获得该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否则不能取得合法地位。
⑬因此,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卫星入轨后,按规范操作,卫星要在真空环境下暴露5天后再开启设备。提前开启,很有可能引发微波信号大功率微放电,导致卫星报废。可是再等5天,就过了国际电信联盟规定的最后期限。
⑭17日20时14分,我国申请的空间频率有效期只剩下不到4小时。
⑮孙家栋从座席上站了起来,拧眉沉思了片刻,与在座的有关专家会商后果断决策:“加电开机!”
⑯当晚,十几家北斗导航卫星接收机产品研发厂家,在北斗系统主控站的一个大操场上,把接收机摆成一大排,技术人员在焦急中不时仰望漆黑的夜空,等待着一个“精灵”——那个来自远方的信号。
⑰“有了!”不知谁最先喊了起来。
⑱整个大操场上欢声雷动。
⑲此时,离国际电信联盟规定的时间仅剩两小时。
⑳犹如世界杯比赛的“压哨破门”,北斗系统申请的卫星导航信号频率与轨位资源保住了,中国北斗在最后时刻,拿到了进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俱乐部的“入场券”。
㉑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曾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巨人’对我们技术封锁,不让我们站在肩膀上。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成为‘巨人’。”孙家栋说:“祖洪总指挥讲得特别棒。靠别人靠不住,只有靠自己,拼搏努力,让我们自己也成为‘巨人’,让中国的航天也成为‘巨人’!”
㉒大家心里铆足了劲:让中国航天也成为“巨人”!
(摘编自黄传会、蔡华伟《“北斗”璀璨》,2020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注】①孙家栋:航天工程技术专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主持我国月球探测、北斗导航重大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深空探测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的开创者之一。
1. 文章主要写了孙家栋的哪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2. “中国终于有了自主研发的星载原子钟”一句中“终于”一词含义丰富,请结合第⑤~⑦段的内容加以分析。
3. 文章分段较多,有的独句成段,请结合第⑰~⑲段,体会这些段落的表现力。
4. 本文围绕北斗二号系统的研发展开,线索明晰,请梳理并阐述文章的线索。
答案:1. 文章讲述了孙家栋力主自主研发星载原子钟,打破国外技术依赖以及在卫星频率资源期限紧迫时,果断决策提前开机,成功获得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两件事。表现了孙家栋强烈的家国担当、独立自主的科研精神,以及果敢、严谨的行事风格。
2.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此处表示国内多家科研单位经过长期的技术探索才研制成功星载原子钟,蕴含着对中国科研工作者自力更生、认真严谨精神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中国自主研发出星载原子钟的喜悦之情。
3. 第⑰~⑲段多由短句单独成段,突出了人们收到卫星信号时激动的心情,强调了距离限定时间之短,表现了此次事件的惊险和孙家栋提前开启设备的英明果断,蕴含着取得成功的喜悦之情。
4. 文章以北斗二号系统的研发进程为明线,开篇指出星载原子钟是研发阻碍,接着讲述了自主研发出星载原子钟、卫星成功发射、卫星入轨后面临频率资源期限难题并成功解决几件事。同时,以孙家栋等航天人“让我们自己也成为‘巨人’”的信念为暗线,贯串研发全程。两者相互交织,推动情节发展。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