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课时练答案 2025年同步导学案课时练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6页解析答案
三、揣摩态度与倾向
4. 本文对神舟十二号任务的报道,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态度与倾向?请结合新闻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蕴含着作者积极肯定、自豪振奋的态度与倾向。从“顺利进驻”“准确进入”“顺利完成”“成功对接”等表述,能看出作者对神舟十二号任务各环节圆满完成的肯定,表现出对中国航天技术实力的认可;对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关键节点的清晰呈现,流露出作者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欣喜与赞颂。
5. 新闻具有真实性、准确性等特点,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1)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
(2)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3)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答案:
(1)这句话交代消息来源,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
(2)这句话用简明的语言交代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的新闻事实。其中时间“6月17日9时22分”、人数“三名”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突出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3)这句话表明了这次交会对接的性质,其中“首次”点明了这次交会对接的重大意义,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4 年 7 月 5 日下午,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从太空返回两个多月后,在中国航天员中心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见面会上,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分享了在轨期间的经历和体会。
2023 年 10 月 26 日,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 187 天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先后进行了两次出舱活动,完成我国首次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为空间站长期安全、稳定工;开展了 84 项空间科学在轨实(试)验,顺利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于 2024 年 4 月 30 日安全返回。
指令长汤洪波曾经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成员,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时隔两年,他又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航天员唐胜杰是目前执行空间站任务中最年轻的航天员,不到 34 岁就实现了他的首次太空之旅,成为有着“敦煌飞天”神话传说的甘肃省首位航天员。
航天员江新林曾经驾驶过坦克,开过战斗机,如今又驾乘飞船进入太空。网友说他从“贝塔”变成“舒克”,又变成航天员。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驻留 187 天,刷新了航天员乘组在轨时间的纪录,被网友称为“最长太空出差乘组”。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后相继完成了隔离恢复、疗养恢复阶段各项工作,已全面转入恢复观察阶段。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研保障团队的精心守护和照料下,三名航天员身心状态良好,体重稳定在飞行前水平,各项医学检查结果正常,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在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进行恢复健康评估总结后,三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
(选自 2024 年 7 月 5 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有改动)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 2024 年 7 月 5 日电(记者刘艺、占康)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5 日下午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三名航天员从太空返回两个多月后正式与媒体和公众见面。
航天员乘组飞行正常返回后恢复期主要分为隔离恢复、疗养恢复、恢复观察三个阶段。在中心科研保障团队的精心守护和照料下,三名航天员已完成前两个阶段工作,身心状态良好,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
2023 年 10 月 26 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赴太空,三名航天员在轨驻留 187 天,于 2024 年 4 月 30 日平安返回,被称为“最长太空出差乘组”。
指令长汤洪波曾亲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也是重返“天宫”的第一人。这位刷新了我国在轨驻留时长纪录的航天员说:“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为自己能够有幸见证、参与载人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而感到自豪。”
首次飞天的航天员唐胜杰在太空中度过了自己 34 岁的生日,是我国目前最年轻的执行空间站任务的航天员。他说:“天地可测,飞天不止。我将一边按照计划进行身体的恢复,一边认真总结飞行经验,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后续训练任务,争取早日重返‘天宫’。”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先后进行了两次出舱活动,完成我国首次舱外维修任务。从操纵坦克到驾驶战机,再到搭乘飞船进入太空,不断刷新人生高度的航天员江新林说:“只有准备到位,才能干得明白。出舱当天,我按照之前训练了多次的动作逐项进行操作,过程很顺利。”
在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进行恢复健康评估总结后,三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见面会上,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表示,他们时刻准备再次接受挑选,争取再上太空、再立新功。
(选自 2024 年 7 月 5 日新华网,有改动)
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新闻报道内容相似,请你为这两则新闻拟一个共同的标题,20 字左右。
2. 新闻报道必须符合事实,语言要准确。请你说说材料一中画线的部分是如何体现新闻语言准确性的。
在轨飞行 187 天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先后进行了两次出舱活动,完成我国首次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为空间站长期安全、稳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学校小记者团准备采访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请你结合材料二中航天员的话,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


4. 新闻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即新闻立场。这两则报道是如何体现新闻立场的?请从点明事件的意义、呈现的一系列数据、富含感情的用语这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进行分析。
答案:1.示例: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太空归来后正式亮相
2.①运用准确的限制性词语,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如“首次”明确指出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完成的是中国第一次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强调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执行的任务在中国航天史上的独特性和开创性意义,突出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②运用准确的数据,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如“187天”“两次”都是确数,具体、准确地报道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的相关信息。
3.采访目的示例:了解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空间站后的感受以及今后的计划等。采访问题示例:
(1)请问指令长汤洪波叔叔,作为首位重返“天宫”的航天员,您有什么感受?
(2)请问航天员唐胜杰叔叔,第一次逐梦“天宫”后,您有哪些后续计划?
4.示例一:直接点明事件意义,表明新闻立场。如材料一中,“时隔两年,他又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指出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巨大成就,体现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肯定。示例二: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数据,体现新闻立场。如材料中列举了在轨天数、开展在轨实(试)验项数等数据,突出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任务的价值与特殊意义,体现出作者对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的敬意。示例三:通过富含感情的用词,体现新闻立场。如材料中“有力保障”“顺利完成”“最年轻”“刷新人生高度”等表述,流露出作者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自豪感和对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的敬意。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