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阅读《我为什么而活着》中的一段话,说说作者把“三种感情”比作什么,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答案:作者把“三种感情”比作飓风,这三种感情无时无刻不在强烈冲击着他的内心,以致让他无比痛苦。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节选)
刘心武
①情感世界好比一座蓊郁的森林,其中有着多种多样乃至复杂微妙的群落,爱与恨也许是其中最壮美与最森严的群落,但除了爱与恨,人的情感森林里还会有诸如钦慕与嫉妒、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满足与失落、狂喜与沮丧、祈盼与绝望等互相纠结的乔木、灌木、藤萝、草菌。大体而言,一个人的感情森林不可能只有单一的树种,也不可能都是“落叶林”或都是“常青树”,并且也不可能只有比如说钦慕这种明亮的情感苗木,而完全没有嫉妒那样的灰暗草菌。
②我们首先承认,我们的情感世界难免有纠结杂芜、妍媸混生的状况,并且那情感的森林难免会在外界阴晴风雨、雷霆雨雹的影响下,波动翻腾,变化万千。但是,我们又应懂得,作为这座情感森林的主人,我们不仅应该,而且能够做到,使这座森林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就是说,到头来,我们要使美丽有益的情感得以蓬勃滋生,发展壮大,使阴暗猥琐的情感受到抑制;对待某些最具破坏性的情感,比如说膨胀不已的嫉妒,则应如同对待森林害虫与蚀叶霉菌一般,将其尽可能芟灭排除。
③你应当具有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对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大爱,那是巨大的情感树丛。但这并不等于说,你可以忽略或轻视许许多多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比如你在一个叶尖凝出露滴的清晨,忽然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欢愉;又比如你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心尖倏地掠过一丝无端的忧伤……这就好比在大爱的树丛中,还有些蕨草、藤蔓、杂花、蘑菇;这些情感因子的存在不仅无伤大雅,而且更证明着你人性的丰富、人生的多彩。珍惜你整座的情感森林吧,你的人生使命不是使它单一枯涩,而是让它摇曳多姿!
④每个人的情感森林,应当有不同的风格。有的人情感可能比较浓重,有的人可能比较淡薄,有的人可能比较细腻,有的人可能比较朗阔……你属于哪一种?在欣赏自己的情感风格时,你无妨容纳甚至欣赏他人那与己不同的情感风格。正是因为人们的情感风格并不一致,大家相处时才会有更多的乐趣与回旋余地。当然,情感过分枯涩粗糙,就像没有大树,甚至连灌木草丛也稀稀拉拉的荒地,那会导致情感的“沙漠化”;情感过分细腻脆弱,犹如森林中充斥着过多的寄生物,那会滋生瘴气腐物——都属病态,是我们应尽力改进的。
⑤到过丰茂壮丽的原始森林吗?至少,在影视或照片里,看到过从空中所鸟瞰到的广袤无际的山林那爽人眼目、动人心魄的景象吧?凡在平衡中健康发展的森林,都显得那么青翠葱绿!我们的情感世界,便应当如那般充实而鲜活,丰盈而瑰丽!
⑥年轻的朋友,祝你拥有一座永葆青葱的情感森林。
(选自《中国青年》,有改动)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2. 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出“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的具体做法。
3. 阅读第④段中画线的部分,说说作者把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比作什么,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 本文在用词上独具匠心,展现出独特的语言风格。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用词丰富、词语兼具文学性与通俗性中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其语言风格。
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节选)
刘心武
①情感世界好比一座蓊郁的森林,其中有着多种多样乃至复杂微妙的群落,爱与恨也许是其中最壮美与最森严的群落,但除了爱与恨,人的情感森林里还会有诸如钦慕与嫉妒、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满足与失落、狂喜与沮丧、祈盼与绝望等互相纠结的乔木、灌木、藤萝、草菌。大体而言,一个人的感情森林不可能只有单一的树种,也不可能都是“落叶林”或都是“常青树”,并且也不可能只有比如说钦慕这种明亮的情感苗木,而完全没有嫉妒那样的灰暗草菌。
②我们首先承认,我们的情感世界难免有纠结杂芜、妍媸混生的状况,并且那情感的森林难免会在外界阴晴风雨、雷霆雨雹的影响下,波动翻腾,变化万千。但是,我们又应懂得,作为这座情感森林的主人,我们不仅应该,而且能够做到,使这座森林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就是说,到头来,我们要使美丽有益的情感得以蓬勃滋生,发展壮大,使阴暗猥琐的情感受到抑制;对待某些最具破坏性的情感,比如说膨胀不已的嫉妒,则应如同对待森林害虫与蚀叶霉菌一般,将其尽可能芟灭排除。
③你应当具有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对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大爱,那是巨大的情感树丛。但这并不等于说,你可以忽略或轻视许许多多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比如你在一个叶尖凝出露滴的清晨,忽然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欢愉;又比如你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心尖倏地掠过一丝无端的忧伤……这就好比在大爱的树丛中,还有些蕨草、藤蔓、杂花、蘑菇;这些情感因子的存在不仅无伤大雅,而且更证明着你人性的丰富、人生的多彩。珍惜你整座的情感森林吧,你的人生使命不是使它单一枯涩,而是让它摇曳多姿!
④每个人的情感森林,应当有不同的风格。有的人情感可能比较浓重,有的人可能比较淡薄,有的人可能比较细腻,有的人可能比较朗阔……你属于哪一种?在欣赏自己的情感风格时,你无妨容纳甚至欣赏他人那与己不同的情感风格。正是因为人们的情感风格并不一致,大家相处时才会有更多的乐趣与回旋余地。当然,情感过分枯涩粗糙,就像没有大树,甚至连灌木草丛也稀稀拉拉的荒地,那会导致情感的“沙漠化”;情感过分细腻脆弱,犹如森林中充斥着过多的寄生物,那会滋生瘴气腐物——都属病态,是我们应尽力改进的。
⑤到过丰茂壮丽的原始森林吗?至少,在影视或照片里,看到过从空中所鸟瞰到的广袤无际的山林那爽人眼目、动人心魄的景象吧?凡在平衡中健康发展的森林,都显得那么青翠葱绿!我们的情感世界,便应当如那般充实而鲜活,丰盈而瑰丽!
⑥年轻的朋友,祝你拥有一座永葆青葱的情感森林。
(选自《中国青年》,有改动)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2. 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出“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的具体做法。
①抑制阴暗猥琐的情感;②芟灭排除某些最具破坏性的情感;③具有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对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大爱;④容纳甚至欣赏他人那与己不同的情感风格;⑤尽力改进过分枯涩粗糙和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
3. 阅读第④段中画线的部分,说说作者把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比作什么,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把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比作森林中过多的寄生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的负面影响,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这种情感状态的危害。
4. 本文在用词上独具匠心,展现出独特的语言风格。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用词丰富、词语兼具文学性与通俗性中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其语言风格。
示例一:用词丰富。文中运用大量词语来描绘情感,如“纠结杂芜”“妍媸混生”“波动翻腾”“变化万千”等词,精准地刻画了情感世界的状态;“蓬勃滋生”“抑制”“芟灭排除”等词,细腻地表现出对不同情感的态度。丰富的词语运用,使表意更加细腻、全面,展现出情感的微妙之处。示例二:词语兼具文学性与通俗性。一方面,使用如“蓊郁”“莫可名状”“摇曳多姿”等具有文学性的词语,增添了文章的文学韵味,使文章富有美感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有像“痛快”“到头来”“稀稀拉拉”等通俗易懂的词语,让文章在具有文学性的同时又贴近生活,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答案:1.A 2.①抑制阴暗猥琐的情感;②芟灭排除某些最具破坏性的情感;③具有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对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大爱;④容纳甚至欣赏他人那与己不同的情感风格;⑤尽力改进过分枯涩粗糙和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3.作者把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比作森林中过多的寄生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的负面影响,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这种情感状态的危害。4.示例一:用词丰富。文中运用大量词语来描绘情感,如“纠结杂芜”“妍媸混生”“波动翻腾”“变化万千”等词,精准地刻画了情感世界的状态;“蓬勃滋生”“抑制”“芟灭排除”等词,细腻地表现出对不同情感的态度。丰富的词语运用,使表意更加细腻、全面,展现出情感的微妙之处。示例二:词语兼具文学性与通俗性。一方面,使用如“蓊郁”“莫可名状”“摇曳多姿”等具有文学性的词语,增添了文章的文学韵味,使文章富有美感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有像“痛快”“到头来”“稀稀拉拉”等通俗易懂的词语,让文章在具有文学性的同时又贴近生活,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