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作者在介绍浮雕时,为什么不像介绍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如何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如何理清说明顺序呢?
1. 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的特点往往决定了采用的说明顺序。如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
2. 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
要学会通过文章全篇的首尾部分,每一段的首尾部分,文中的设问句、过渡句以及领起句等来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语等。
3. 分清主次,综合归纳。
有的文章不只使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说明顺序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
答题模板:本文(段)按照……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如何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如何理清说明顺序呢?
1. 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的特点往往决定了采用的说明顺序。如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
2. 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
要学会通过文章全篇的首尾部分,每一段的首尾部分,文中的设问句、过渡句以及领起句等来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语等。
3. 分清主次,综合归纳。
有的文章不只使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说明顺序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
答题模板:本文(段)按照……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答案:作者介绍浮雕,是按照浮雕上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展开的,东面浮雕上展示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最早,所以从东面写起。
4.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2)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 800~1000 年之久。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2)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 800~1000 年之久。
答案:
(1)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浮雕质料的耐久性比较好。
(1)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浮雕质料的耐久性比较好。
5. 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
(2)总督府内
(1)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
至
•少
•能耐 800~1000 年之久。(2)总督府内
熊
•熊
•的
•火
•焰
•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
•踏
•在地下。答案:
(1)“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有可能不止800~1000年,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2)“熊熊的火焰”“践踏”等词语准确再现了“武昌起义”的细节,饱含感情,充分表现了起义者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使说明更具感染力。
(1)“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有可能不止800~1000年,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2)“熊熊的火焰”“践踏”等词语准确再现了“武昌起义”的细节,饱含感情,充分表现了起义者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使说明更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