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5分)
【甲】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
[唐]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②。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①杜二甫:即诗人杜甫。②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城东南。
11. 甲诗中一个“
12.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对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3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5分)
【甲】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
[唐]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②。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①杜二甫:即诗人杜甫。②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城东南。
11. 甲诗中一个“
怜
”字,写出了诗人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乙诗中一个“尽
”字,抒写了诗人豪迈、洒脱、豁达之情。(2分)12.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对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3分)
甲诗“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乙诗中,诗人借明媚之景表达了与朋友分别时的豪迈、洒脱、豁达之情。
答案:11.怜 尽
12.甲诗“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乙诗中,诗人借明媚之景表达了与朋友分别时的豪迈、洒脱、豁达之情。
12.甲诗“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乙诗中,诗人借明媚之景表达了与朋友分别时的豪迈、洒脱、豁达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
春冬之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又南五里,诸峰森丛江右,石崖回亘①,亦犹山门之列于江左者,而其上复有石森列,若立而伛偻,若坐而箕踞者。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弈”,岂即此耶?
至此江稍转西南,其东岸有聚落②曰鸡腊,
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北山松桧③森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有改动)
【注】①亘:连绵不断。②聚落:村落。③桧:树名。又名桧柏、刺柏。
13.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时朝
B. 春冬之
C.
D. 北山松桧森
1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 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弈”,岂即此耶?
15. 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2分)
16. 甲、乙两文皆描绘山水。乙文描写了“峰”“石崖”“石”“水”的特征,其中“石”的特征是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
发
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
时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又南五里,诸峰森丛江右,石崖回亘①,亦犹山门之列于江左者,而其上复有石森列,若立而伛偻,若坐而箕踞者。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弈”,岂即此耶?
至此江稍转西南,其东岸有聚落②曰鸡腊,
乃
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道侧有溪自西来入,于是舟转东行。五里,转而南,有崖悬突江左,层累叠嵌,光采离奇。眺其东,有尖峰弯竖,形若牛角。既而东转五里,江北聚落出焉,名曰犁冲。盖山脉北自牛角尖直下,江流环其东、南、西三面,中成盘涯,若犁之尖,故名。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北山松桧③森
然
,遥闻滩声如雷,久之始至,则悬流回瀑,一泻数里,是曰横旋滩。(节选自《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有改动)
【注】①亘:连绵不断。②聚落:村落。③桧:树名。又名桧柏、刺柏。
13.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D
)(2分)A. 有时朝
发
白帝 见其发
矢十中八九B. 春冬之
时
学而时
习之C.
乃
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 乃
密布字印D. 北山松桧森
然
其人舍然
大喜1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峰,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 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弈”,岂即此耶?
(2)船夫说这个地方有“八仙对弈”,莫非就是这里吗?
15. 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2分)
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
16. 甲、乙两文皆描绘山水。乙文描写了“峰”“石崖”“石”“水”的特征,其中“石”的特征是
排列繁密(森列)
、形态各异
。甲文夏天的江水与乙文横旋滩的水的相同之处是水势浩大
、水流湍急
。(4分)答案:13.D
14.
(1)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峰,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船夫说这个地方有“八仙对弈”,莫非就是这里吗?
15.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
16.排列繁密(森列) 形态各异 水势浩大 水流湍急
14.
(1)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峰,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船夫说这个地方有“八仙对弈”,莫非就是这里吗?
15.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
16.排列繁密(森列) 形态各异 水势浩大 水流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