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诗文名句填空。(7 分)
诵读经典诗文,能让心灵得到浸润,构筑起我们的精神家园。品味自然,陶渊明借“此中有真意,(1)
诵读经典诗文,能让心灵得到浸润,构筑起我们的精神家园。品味自然,陶渊明借“此中有真意,(1)
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传递出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刘桢用“(2)岂不罹凝寒
?(3)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歌咏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激扬人生,司马迁用“(4)介胄之士不拜
,(5)请以军礼见
”(《周亚夫军细柳》)刻画了周亚夫捍卫原则、坚守职责的担当精神;李贺用“(6)报君黄金台上意
,(7)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抒写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烈情怀。答案:
(1)欲辨已忘言
(2)岂不罹凝寒
(3)松柏有本性
(4)介胄之士不拜
(5)请以军礼见
(6)报君黄金台上意
(7)提携玉龙为君死
(1)欲辨已忘言
(2)岂不罹凝寒
(3)松柏有本性
(4)介胄之士不拜
(5)请以军礼见
(6)报君黄金台上意
(7)提携玉龙为君死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5 分)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依据你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 分)
诗的开头,写春望长安“
5. 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3 分)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依据你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 分)
诗的开头,写春望长安“
草木深
”的自然景象,诗人因之“感时”“恨别”;诗的结尾,诗人由愤激转入沉思,因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
。5. 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3 分)
刻画了一个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白发稀疏、愁苦苍老的诗人形象。
答案:4.草木深 发白而稀疏 5.刻画了一个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白发稀疏、愁苦苍老的诗人形象。
6. 下面的文字记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变化,请结合示例分析项脊轩修葺前后的特点,给文章作批注。(4 分)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①,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②,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③,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④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⑤,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⑥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注】①渗漉:渗漏。②栏楯(shǔn):栏杆。③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④珊珊:树影摇动的样子。⑤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分家。⑥庖:厨房。
示例:
修葺前:“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特点是狭小、阴暗、破漏。
批注: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①,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②,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③,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④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⑤,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⑥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注】①渗漉:渗漏。②栏楯(shǔn):栏杆。③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④珊珊:树影摇动的样子。⑤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分家。⑥庖:厨房。
示例:
修葺前:“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特点是狭小、阴暗、破漏。
批注:
修葺后:“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特点是明亮、幽雅、安静。
答案:修葺后:“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特点是明亮、幽雅、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