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22 分)
【甲】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乙】
初八日,召天祥至殿中①,长揖不拜。左右强之,坚立不为动。
上②使谕之曰:“汝以事③宋者事我,即以汝
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
(节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有改动)
【注】①召天祥至殿中:(元世祖)召文天祥到宫殿中。②上:指元世祖。③事:侍奉。④枢密:枢密使,古代官名,权力与宰相相当。⑤明日:第二天。⑥麦术丁:元朝大臣。
12. 小优和小文围绕甲诗展开古诗文品鉴研讨,请你补全对话。(9 分)
小优:古诗文是我国文化的瑰宝。诗文中有情,如甲诗首联“风雨湿征衣”中的“湿”字,既写出了(1)
小文:像这样的诗文还有很多。如“(3)
小优:你说得对,诗文中不仅有诗情,还有志趣。如颈联“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两句,上句化用了杜甫《春望》中的诗句“(5)
小文:是的。我还知道类似的诗句。“(7)
13.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即以汝
B. 遂命
C. 宋
D. 又
14.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2 分)
15. 虚词在文言文中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请结合加点的语气词“矣”,品析文中文天祥当时的心境。(4 分)
16. 你认为文天祥是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吗?请结合甲诗和乙文阐述理由。(4 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甲】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乙】
初八日,召天祥至殿中①,长揖不拜。左右强之,坚立不为动。
上②使谕之曰:“汝以事③宋者事我,即以汝
为
中书宰相。”天祥曰:“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
,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又使
谕之曰:“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④。”天祥对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遂命之
退。明日⑤有奏:“天祥不愿归附,当赐之死。”麦术丁⑥力赞其决,遂可其奏。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
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见闻者无不流涕。(节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有改动)
【注】①召天祥至殿中:(元世祖)召文天祥到宫殿中。②上:指元世祖。③事:侍奉。④枢密:枢密使,古代官名,权力与宰相相当。⑤明日:第二天。⑥麦术丁:元朝大臣。
12. 小优和小文围绕甲诗展开古诗文品鉴研讨,请你补全对话。(9 分)
小优:古诗文是我国文化的瑰宝。诗文中有情,如甲诗首联“风雨湿征衣”中的“湿”字,既写出了(1)
路途风雨交加,雨水打湿了诗人的征衣
的情形,也烘托出诗人(2)沉痛、悲愤
的情感。小文:像这样的诗文还有很多。如“(3)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暗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等各种复杂的情感。小优:你说得对,诗文中不仅有诗情,还有志趣。如颈联“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两句,上句化用了杜甫《春望》中的诗句“(5)
国破山河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6)对祖国山河永存的坚定信念,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小文:是的。我还知道类似的诗句。“(7)
报君黄金台上意
,(8)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抒写了戍边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9)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追求理想的凌云壮志。13.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D
)(3 分)A. 即以汝
为
中书宰相 天子为
动B. 遂命
之
退 七里之
郭C. 宋
亡
河曲智叟亡
以应D. 又
使
谕之曰 于是上乃使
使持节诏将军14.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2 分)
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
15. 虚词在文言文中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请结合加点的语气词“矣”,品析文中文天祥当时的心境。(4 分)
“矣”字在这里表现了文天祥从容淡定、视死如归的心境。
16. 你认为文天祥是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吗?请结合甲诗和乙文阐述理由。(4 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文天祥是孟子笔下的“大丈夫”。他以伯夷、叔齐自比,表明自己宁可饿死也不愿屈服,体现了“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元世祖以中书宰相、枢密使等高官诱惑他,他坚决拒绝,面对富贵不为所动,践行了“富贵不能淫”的理念;元军逼迫他归顺,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立场,做到了“威武不能屈”。所以,文天祥完全符合孟子对“大丈夫”的定义。
答案:12.
(1)路途风雨交加,雨水打湿了诗人的征衣
(2)沉痛、悲愤
(3)东风不与周郎便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国破山河在
(6)对祖国山河永存的坚定信念,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7)报君黄金台上意
(8)提携玉龙为君死
(9)蓬舟吹取三山去
13.D
14.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
15.“矣”字在这里表现了文天祥从容淡定、视死如归的心境。
16.文天祥是孟子笔下的“大丈夫”。他以伯夷、叔齐自比,表明自己宁可饿死也不愿屈服,体现了“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元世祖以中书宰相、枢密使等高官诱惑他,他坚决拒绝,面对富贵不为所动,践行了“富贵不能淫”的理念;元军逼迫他归顺,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立场,做到了“威武不能屈”。所以,文天祥完全符合孟子对“大丈夫”的定义。
(1)路途风雨交加,雨水打湿了诗人的征衣
(2)沉痛、悲愤
(3)东风不与周郎便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国破山河在
(6)对祖国山河永存的坚定信念,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7)报君黄金台上意
(8)提携玉龙为君死
(9)蓬舟吹取三山去
13.D
14.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
15.“矣”字在这里表现了文天祥从容淡定、视死如归的心境。
16.文天祥是孟子笔下的“大丈夫”。他以伯夷、叔齐自比,表明自己宁可饿死也不愿屈服,体现了“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元世祖以中书宰相、枢密使等高官诱惑他,他坚决拒绝,面对富贵不为所动,践行了“富贵不能淫”的理念;元军逼迫他归顺,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立场,做到了“威武不能屈”。所以,文天祥完全符合孟子对“大丈夫”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