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课时练答案 2025年同步导学案课时练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76页解析答案
5. 背诵《赤壁》,回答问题。
(1)在朗诵《赤壁》这首诗时,为了更好地传达诗歌情感,可重读“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认”字。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这样处理的好处。
(2)结合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简要分析“以小见大”的妙处。
答案:
(1)重读“认”字能够突出诗人对历史遗物的珍视与深刻认知,强调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溯与思索。重读不仅打破了语速的均匀,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情感张力,还引导听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命运的思考,促使听众与诗歌产生共鸣,共同感受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哲理。
(2)诗人假设东风不给周瑜助力会使二乔被锁于铜雀台,借助这一细节,暗示曹操赢得赤壁之战后,东吴将会走向灭亡。诗人以二乔的命运这一“小”切口,展现赤壁之战对国家存亡、历史走向产生的重大影响这一“大”主题,化抽象为具体,引发读者对历史兴衰、命运无常的思考,让诗歌的韵味更为悠长。
6. 背诵《渔家傲》,回答问题。
(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中“舞”字用得妙,请赏析。
答案:示例:
(1)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拂晓的晨雾连成一片。苍穹中银河流转,似乎有很多船在舞动风帆,随云涛起伏。
(2)“舞”字不仅写出海上无数舟船在风浪中颠簸摇晃的情景,也写出了天上银河流转的景象。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奔波之时的感受。
7.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甲】春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①,初闻涕
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1)两首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2)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D
)
A. 从体裁上看,两首诗都是近体诗,都是律诗。
B. 从修辞上看,两首诗的颈联都运用了对偶。
C. 从内容上看,两首诗都和“安史之乱”有关,都能体现杜甫诗歌“写实”的风格。
D. 从写法上看,甲诗“浑欲不胜簪”从侧面写“愁”,乙诗“却看妻子愁何在”从正面写“愁”,都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答案:
(1)甲诗: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痛苦悲愤而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乙诗: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的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2)D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