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假期,我们到庐山游玩。看见从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的瀑布,我想到了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答案: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李白《望庐山瀑布》诗句的记忆与默写。根据上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可知下句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阅读《登鹳雀楼》,完成练习。(填序号)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 (语文要素)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 白日依山尽(
(2) 黄河入海流(
(3) 欲穷千里目(
2. 读古诗的前两句,完成练习。
(1) 如果你要根据前两句诗作画,画中不会出现的景物是 (
① ② ③

(2) 下列描述的画面与诗句相对应的一项是 (
① 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奔腾不息的黄河向着远方流去。
②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3. 这首诗的后两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①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② 只有保护好视力,才能看见远处的风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 (语文要素)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 白日依山尽(
①
) ① 依傍,紧挨着 ② 同意 ③ 按照(2) 黄河入海流(
②
) ① 参加到某种组织中 ② 进入,流入 ③ 收入(3) 欲穷千里目(
③
) ① 需要 ② 将要 ③ 想要2. 读古诗的前两句,完成练习。
(1) 如果你要根据前两句诗作画,画中不会出现的景物是 (
③
)① ② ③
(2) 下列描述的画面与诗句相对应的一项是 (
②
)① 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奔腾不息的黄河向着远方流去。
②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3. 这首诗的后两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①
)①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② 只有保护好视力,才能看见远处的风景。
答案:1.(1)① (2)② (3)③ 2.(1)③ (2)② 3.①
解析:
1.(1)“依山尽”指太阳依傍山峦沉落,“依”是依傍、紧挨着的意思,选①。(2)“入海流”指黄河流入大海,“入”是进入、流入的意思,选②。(3)“欲穷千里目”指想要看到更远的景色,“欲”是想要的意思,选③。2.(1)前两句写白日、山、黄河、海,图③是鹳雀楼,诗中未直接描绘楼的景象,不会出现,选③。(2)“白日依山尽”是夕阳沉没,“黄河入海流”是黄河奔流入海,②符合,选②。3.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道理是站得高看得远,选①。
四、古诗中有不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诗句中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有(多选,填序号) (
①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③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①②③
)①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③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①②③
解析:
夸张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①“深千尺”夸大潭水深度;②“三千尺”夸大瀑布高度;③“三千丈”夸大白发长度,均为夸张。④描写春日景象,无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