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给下列加点字加上拼音。
脑袋$\underset{.}{ }$
脑袋$\underset{.}{ }$
nǎo
 池塘$\underset{.}{ }$táng
 捕捉$\underset{.}{ }$bǔ
 教书$\underset{.}{ }$jiāo
 迎上去$\underset{. . }{ }$yíng
答案:nǎo,táng,bǔ,jiāo,yíng
解析:
根据汉字的正确读音,为加点的字标注拼音。“脑袋”中“脑”的正确读音为nǎo;“池塘”中“塘”的正确读音为táng;“捕捉”中“捕”的正确读音为bǔ;“教书”中“教”的正确读音为jiāo;“迎上去”中“迎”的正确读音为yíng。
二、看拼音,写词语。
tā men kàn jiàn nà biān yǎn jing shén me
tā men kàn jiàn nà biān yǎn jing shén me
他们 看见 那边 眼睛 什么
答案:他们 看见 那边 眼睛 什么
解析:
根据拼音依次拼读并写出对应的词语:“tā men”对应“他们”,“kàn jiàn”对应“看见”,“nà biān”对应“那边”,“yǎn jing”对应“眼睛”,“shén me”对应“什么”。
三、加偏旁,组成生字再组词。
那→哪(哪个) 土→[
豆→[
舌→[
那→哪(哪个) 土→[
肚
](肚皮
)豆→[
逗
](逗乐
) 亥→[孩
](孩子
)舌→[
活
](生活
) 矢→[知
](知道
)答案:肚(肚皮) 逗(逗乐) 孩(孩子) 活(生活) 知(知道)
解析:
四、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括号内(填序号),再仿写句子,用上三个表示动作的词。
① 鼓 ② 蹲 ③ 披 ④ 游 ⑤ 露 ⑥ 甩
一只(
造句:
① 鼓 ② 蹲 ③ 披 ④ 游 ⑤ 露 ⑥ 甩
一只(
⑥
)着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突然看见荷叶上正(②
)着一只(③
)着绿衣裳,(⑤
)着白肚皮,(①
)着一对大眼睛的青蛙,他赶紧(④
)了过去。造句:
我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拿出书本。
答案:四、⑥②③⑤①④
造句:我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拿出书本。(答案不唯一)
造句:我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拿出书本。(答案不唯一)
解析:
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括号内,动词序号分别为①鼓、②蹲、③披、④游、⑤露、⑥甩。根据课文内容和小蝌蚪找妈妈的情节,选择符合动作的词语。
第一空描述小蝌蚪的尾巴,选“甩”较合适;
第二空描述青蛙的位置状态,选“蹲”;
第三空描述青蛙的衣裳,选“披”;
第四空描述青蛙的肚皮特征,选“露”;
第五空描述青蛙的眼睛状态,选“鼓”;
第六空描述小蝌蚪的动作,选“游”。
造句部分需要用上三个表示动作的词,例如:我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拿出书本。
第一空描述小蝌蚪的尾巴,选“甩”较合适;
第二空描述青蛙的位置状态,选“蹲”;
第三空描述青蛙的衣裳,选“披”;
第四空描述青蛙的肚皮特征,选“露”;
第五空描述青蛙的眼睛状态,选“鼓”;
第六空描述小蝌蚪的动作,选“游”。
造句部分需要用上三个表示动作的词,例如:我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拿出书本。
五、边看图边回忆课文内容,填一填。

大脑袋
大脑袋
长长的
尾巴 长出两条 后
腿 长出两条 前
腿 尾巴变短了
 变成青蛙 尾巴不见了答案:长长的;后;前;短了
解析:
根据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内容,小蝌蚪先有“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接着“长出两条后腿”;然后“长出两条前腿”;之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