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如图所示为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的物体 AB 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等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B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等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B
7. 下列不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工作的是 (
A.古代妇女用来梳妆的铜镜
B.医生用来观察患者牙齿背面的口腔镜
C.潜水艇上所用的潜望镜
D.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
D
)A.古代妇女用来梳妆的铜镜
B.医生用来观察患者牙齿背面的口腔镜
C.潜水艇上所用的潜望镜
D.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
答案:D
8. 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答题:
1. 作物体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即分别过$A$、$B$作平面镜的垂线,并延长,使$A$到镜面距离等于$A'$到镜面距离,$B$到镜面距离等于$B'$到镜面距离。
2. 用虚线连接$A'$、$B'$,得到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由于无法实际画图,此为文字描述的作图步骤)
1. 作物体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即分别过$A$、$B$作平面镜的垂线,并延长,使$A$到镜面距离等于$A'$到镜面距离,$B$到镜面距离等于$B'$到镜面距离。
2. 用虚线连接$A'$、$B'$,得到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由于无法实际画图,此为文字描述的作图步骤)
9. 如图所示,平面镜后方有一不透明的挡板,请画出物体 AB 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A'B'。


答案:作A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过A点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至等距离处得到A'点;
作B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B',即过B点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至等距离处得到B'点;
用虚线连接A'B',得到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如图所示(A'B'为虚线,且A'为A对称点,B'为B对称点)。
作B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B',即过B点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至等距离处得到B'点;
用虚线连接A'B',得到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如图所示(A'B'为虚线,且A'为A对称点,B'为B对称点)。
10. 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根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根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①|13|13|
|②|14|14|
|③|15|15|
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2)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3)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4) 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
|实验序号|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①|13|13|
|②|14|14|
|③|15|15|
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选填“实”或“虚”)像。(2)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3)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4) 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虚
相等
相等
不变
相等
相等
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