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释下列加点词。
(1) 夫君子之行(
(2) 非淡泊无以明志(
(3) 非宁静无以致远(
(4) 淫慢则不能励精(
(5) 险躁则不能治性(
(6) 悲守穷庐(
(1) 夫君子之行(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 非淡泊无以明志(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3)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大目标
)(4) 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
)(5) 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
)(6) 悲守穷庐(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答案:(1)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3)远大目标 (4)放纵 (5)轻薄 (6)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 课文感知。
本文的论点是
本文的论点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作者认为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立志
、学习
和惜时
。答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立志 学习 惜时
3. 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1) 夫:① 夫学须静也(
② 匹夫不可夺志也(
(2) 学:① 夫学须静也(
② 非志无以成学(
(3) 行:① 夫君子之行(
② 陈太丘与友期行(
(1) 夫:① 夫学须静也(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② 匹夫不可夺志也(
成年男子
)(2) 学:① 夫学须静也(
学习
)② 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
)(3) 行:① 夫君子之行(
品行
)② 陈太丘与友期行(
同行
)答案:(1)①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② 成年男子 (2)① 学习 ② 学业 (3)① 品行 ② 同行
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 意与日去
古义:
(2) 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
(1) 意与日去
古义:
丧失
;今义: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2) 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
轻薄
;今义: 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
。答案:(1)丧失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2)轻薄 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
5. 下列句子中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夫学/须静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C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夫学/须静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答案:C 解析:正确划分:夫/学/须静也。
6. 根据提示默写。
(1)《诫子书》中运用双重否定句式表达对儿子的教诲的句子:
(2) 对那些心浮气躁、生活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诫子书》中的“
(1)《诫子书》中运用双重否定句式表达对儿子的教诲的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或: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2) 对那些心浮气躁、生活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诫子书》中的“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来劝告他们。答案:(1)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或: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2)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7. 文学常识填空。
《诫子书》选自《
《诫子书》选自《
诸葛亮集·文集
》,作者是诸葛亮
,三国
时蜀汉政治
家、军事
家。答案:诸葛亮集·文集 诸葛亮 三国 政治 军事
8. 阅读有关家风的材料,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 请写出两种。
[材料一] 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 下图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矩。

[材料一] 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 下图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矩。

① 学习祖训;② 遵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矩。
答案:示例:① 学习祖训;② 遵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矩。
9. 解释下列加点词。
(1) 非淡泊无以明志(
(2) 非学无以广才(
(3) 险躁则不能治性(
(4) 年与时驰(
(1) 非淡泊无以明志(
志向
)(2) 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
)(3) 险躁则不能治性(
修养
)(4) 年与时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答案:(1)志向 (2)增长 (3)修养 (4)疾行,指迅速逝去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没办法学有所成。
答案:(1)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2)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没办法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