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点拨】“堤”应读dī。
2.D【点拨】正确的划分应为: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 一样活。
3.(1)对比作用:今昔对比,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
(2)拟人作用:诗人移情于景,抒发了因大好山河、美丽景 色遭到破坏而悲苦的心情。
(3)比喻作用:用“太阳”和 “春”比喻觯放区,形象地表明解放区将给祖国大地带来光明 和希望。
4.(1)B;D
(2)B;E
(3)A;C
5.(1)戴望舒祖国;(2)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6.这首诗结构清晰,内容上描写了沦陷区的阴暗和解放区的明 朗,可以在“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前划分。第一部分 描写诗人抚摸已遭敌人蹂躏,变成灰烬,充满血和泥的土地, 感觉到祖国处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描写诗人 抚摸温暖、明朗、蓬勃生春、依然完整的辽远的一角,对这块 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的赞美。
7.(1)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2)新生、辽远、温暖、 明朗、坚固、蓬勃、永恒
(3)更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 爱与恨
8.“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侵略者的 烧杀抢掠,使中国大地上处处变为废墟,人民流离失所。诗 人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 着共同的命运。
9.诗人所说的“依然完整”的“那辽远的一角”,指的是没有被践 踏的解放区。从这里开始,诗人的情绪不再低沉,而是变 得明朗、积极。
10.祖国大地(祖国山水)。诗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