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说课稿

信息发布者:陈芳老师
《声音的产生》说课稿
一、说教材
《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第一课的内容。本单元以声音这种物理现象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主题,引领学生对声音展开研究。它由四个部分的内容构成:一、引导发现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二、研究声音的传播;三、了解声音的接收;四、分辨和描述不同的声音。本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想各种办法使物体发出声音。由于物体发出声音时的振动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因此引进间接观察实验,借助于其他一些物体帮助学生观察到物体发声时的变化,并形成振动的概念,从而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二、说学情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学声乐或乐器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了解更加专业。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
三、说教法和学法
“声音的产生”属于探索性实验,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实验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实验比较多,而对探索性实验在三年级下册部分单元学生才有所涉及,但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而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 是一句通过抽象概括出来的话,学生并不都这么认为,大多数学生认为敲击、碰撞、拍打等是物体发出声音的原因。基于以上的考虑,我对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循序渐进的活动:
1、创设情景,感知声音;2、制造声音,观察现象;3、提出问题,猜想原因;4、利用反证,加深理解;5、得出结论,拓展延伸。这五个环节,主要是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想各种办法使物体发出声音。由于物体发出声音时的振动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因此引进间接观察实验,借助于其他一些物体帮助学生观察到物体发声时的变化,及利用实验反证让学生形成振动的概念,从而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对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展开一系列实验活动,探究声音产生的缘由,知道整个的探究过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经过抽象和概括出来的话,学生并不这么认为,有人认为是敲打、碰撞、拍打……等原因产生了声音,这是他们已有的经验,他们关注的是动作的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所以很难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为此设计了几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分为实验探究、观察讨论、教学评价三个部分。
五、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科学探究:
1.通过探究声音产生缘由的整个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所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教学重点:
通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六、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感知声音。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适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我从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猜谜语”的心理特点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一些物体发声的录音材料,收集一些有关声音的资料。上课开始的时侯,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通过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进一步“唤醒”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让学生初步感觉到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奥秘的兴趣。此时,老师进一步引导:“其实,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乡间的蛙叫蝉鸣,城里车水马龙的声音。所以声音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再也熟悉不过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现在你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不能自己来制造声音呢?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相机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
(二)、制造声音,观察现象。
1、让保鲜袋发声。
(1)、下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保鲜袋,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
(2)、并把里使用的方法记录在实验记录单里,我们看看哪些小组的方法最多。每个学生明确要思考的内容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活动。但是让学生发出声音太简单了!学生会不以为然地乱敲乱打,所以这里我提出:“老师不是看哪个学生制造的声音响,而是谁想到的办法多。”这样既可以管理课堂,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后我收集实验单,并通过投影仪向大家展示,做简单点评:物体静止时都不能发声,对它们进行敲、打、吹、拨就能发出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三)、提出问题,猜想原因。
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1)想办法使橡皮筋、弹簧片、音叉、鼓发出声音;感受橡皮筋 、弹簧片 、音叉、鼓发出声音时,自身有什么变化;在实验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