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介绍火星的知识短文,指出火星上曾经有水、水的来源及其逃失的原因,推测了火星地表下可能有水并能孕育出生命,这是科学家正在探索的火星之谜。文章语言浅显,没有精彩的语句需要学生细读品味,所以在第一课时通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彻底放手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完成对课文的探究活动。 附:问题探究式学习清单 A、 全文围绕什么问题展开? B、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为什么称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画出相关语句。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C、 读二—五自然段,思考:科学家根据从火星上发回的照片和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推想出火星上水的来源,那么火星上的水有哪些来源呢? D、读六—八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出生命而火星却不能? 这几个问题已基本涵盖了整篇文章的内容,便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改变了过去教师牵着学生走的不良现象,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那么,这样的学习形式究竟取得了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从学生后来的汇报交流中,我惊喜地看到学生因为在小组讨论中找回了自信,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因为在碰到困难时及时得到了同伴的帮助,所以都抢着要交流回答,平时只限于几个优秀学生展示的课堂已经不见了,每个学生都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文本的主人。 当然,本堂课之所以能顺利地进行这样的“针对问题合作探究”式学习,可能是由于教材的特点所致,需要精读细品的文章是不是也能进行这样的教学呢?还值得探究!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