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固体放入水中》说课设计

信息发布者:春风
一、学情调查与分析
首先在三年级一个班进行调查,这些内容是同学没有学过的,通过5道结构
性很强的题目了解同学已有的知识储藏和思维水平。其次同样的5道题目在四年级进行调查,这些内容同学以前学过,了解知识运用和发展的难点。最后从一个班抽取思维水平和知识储藏层次不同的同学进行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同学在固体沉浮规律问题上所表示出来的不同的思维轨迹,有利于在教学中照顾差别。
通过调查确定了探究固体沉浮规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我认为有必要在初步感知固体沉浮现象的基础上搭一个弹性跳板---指导同学体验改变固体的沉浮,有了这个体验之后,就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材分析和处置
《固体和液体》单元是根据课程内容规范中“物质世界”里的“物体与物质”的相应条文编写而成。
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我把本单元教材做了处置,共分两大体系。体系1中包括《认识固体》、《把固体放到水里》、《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体系2中包括《认识液体》、《把液体倒进水里》。在体系1中,我将《把固体放到水里》和《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进行融合,根据同学的生活经验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分离出3个具有结构层析的内容:
1.把固体放入水中,初步感知固体在水中的现象,体验沉浮是可以改变的。
2.引入重量和体积因素,探究改变固体沉浮的秘密。
3.尝试同液体分离。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属于第一局部,把固体放入水中,初步感知固体在水中的现象,体验沉浮是可以改变的。
三、活动目标和指向描述
知识技能:把固体放入水中,感知沉浮现象。
过程与方法:探究改变固体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严谨实验,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知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尝试用多种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
四、资料结构性分析
1.结构层次性
第一层次:探究资料是生活中常见的,经常拿来研究物体沉浮的资料,有小木块、鸡蛋、石头、铁钉、螺帽、玻璃球。
第二层次:探究资料也是生活中的资料,但是我们一般不拿它们来研究物体的沉浮实验,有玻璃注射器、土豆、粉笔、苹果、安全丝、蜡烛、玻璃瓶、辣椒、橘子。同学对这类资料缺乏经验,因此第二类资料的使用会给同学留下深度的思维空间。
2.结构功能性
注射器的功能不光是用来研究固体在水中的沉浮,也是打开同学思维的金钥匙。有的小组发现注射器是沉在水底,有的小组发现注射器是浮在水面上,抓住这一点让同学知道同一个物体在水中沉浮是可以改变的。
五、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固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将第一组资料放入水中,通过同学的回答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现象。
2.引进第二组资料,进一步协助同学感知固体在水中的沉浮。
●小组预测
●实验验证
●交流汇报
生成问题:注射器会怎样呢?为什么有的小组的注射器是沉在水底,而有的小组的注射器是浮在水面上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抓住矛盾,生成问题,将同学思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自然地完成教学的过渡。
(二)、探究改变固体在水中的沉浮
注射器在水中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看来同一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在我们刚做实验的时候还有一些资料,它们的沉浮可以改变吗?请小组讨论看看有没有方法改变它们的沉浮。
1.小组讨论怎样改变固体在水中的沉浮。
2.提出假设,交流方案。
3.小组探究,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改变固体的沉浮。
4.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同学通过实验,知道沉浮是可改变的,为下一节《探究固体沉浮的秘密》做好了思维和知识上的准备。
(三)、探究引伸,引发新考虑。
1. 我们实现了将物体由沉到浮,由浮到沉。
2. 设疑,我这有一个辣椒,它很神奇,它可以不时的实现沉浮变化。教师演示。
3. 引发新考虑:你能连续不时的改变同一个物体的沉浮吗?
4. 课外探究
教育应该有大课堂意识,科学课更应该有大课堂意识,沉浮自如的辣椒将同学的思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小朋友们课后探究留下独白的空间。
六、关于活动评价
注重通过课堂评价组织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本节课我的评价方式有:
关于评价主体:三元互动 。同伴、自身、老师。从他们中间我得到几颗星?
关于评价内容:广角三维。我知道秘密了吗?解决困难时我的意见起作用吗?你有成绩感吗?
课堂评价方式:倡议人文。
这节课,我最满意的地方是。我们组值得嘉奖的是 。
七、反思一得
科学探究课要有活跃的气氛,更要有深层次的考虑,动思维和静思维交相辉映,同学思维的活跃才是课堂活跃的第一特征。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