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通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缝衣、天明送别的情景,以及孟郊由小草沐浴太阳光辉而触景生情,联想起母亲的关怀之意,进而引出他50岁时写的《游子吟》,反映了诗人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体会母亲的恩情。我从“出远门”入手,指导学生对比现在出远门的方便,古人出远门的不易,来体会孟郊母亲的“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心情,通过引导学生补白省略号所省去的母亲的心里话,来进一步体会母亲的不舍。借助“补”的手段能让学生去感知,去缩短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从而排除阅读障碍,深入文章的内核,正确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遇到了障碍。理解句子“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我指导学生说说这里的他是指谁?学生都能正确回答:“孟郊”。“谁的眼睛湿润了?”这个问题答案就不统一了,有的认为是孟郊的眼睛湿润了,有的认为是母亲的眼睛湿润了,因为母亲不舍得孟郊的远行。面对这些疑问,我想主要原因是学生还没有认真研读文本,没有深入到孟郊以及他母亲的内心深处去感受,去体验,所以想之不深,体之不切。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并不急着去解释,而是放手让学生再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辩论,各自围绕自己的观点说说理由,通过思辨,学生终于同意了“是孟郊看到母亲的白发后,不由得感动而眼睛湿润”这一观点。 有时,放手也是一种美!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