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叙写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受残酷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情,赞扬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更为了不负此生,矢志不渝地实现既定目标的可贵精神。 在进行本篇课文的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感悟重点内容。 教学课文,就像写作一样,最忌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只有抓住重点,懂得取舍,引导学生细读感悟,学生才容易对重点内容有深刻的理解,留下难忘的印象。本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写司马迁遭遇飞来横祸后,悲愤交加,但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实现生命的价值,忍辱负重坚持撰写《史记》。教学这一重点内容,我引导学生充分地开发文本的教育资源,抓住“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一定要活”、“尽力克制”、“全部”、“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工工整整”等,体会司马迁激烈的思想斗争和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 二、看图发挥想象。 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或多或少地配有插图。插图往往显示的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利用好插图,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在学生抓住“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一定要活”等关键词语,感悟出司马迁的高贵品质后,还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及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等,说写相应片段,或将第三自然段扩写,使人物形象印刻于脑海中。这样处理,可以充实、拓展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利用课外资源。 《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语言丰富多彩,记事复杂曲折,记人形象鲜明,值得学生阅读。所以,课文后面的第五题是:“你还知道《史记》中的哪些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这其实是在提示我们要注意鼓励、引导学生去读、记、讲《史记》中广为流传的故事。为此,教学本篇课文,应开发和利用文本的教育资源,以引导学生注意搜集相关资料,增加对司马迁及其著作的了解。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