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板块:导入课文
  1. 在我们心中,总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值得我们敬佩。那你最敬佩的人是谁呢? 
  2.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章武去认识一位普通的老人,这位普通的老人有着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扫路,他就是——(出示课题)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过渡: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学习所得。
  ●  预习作业1
  1. 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导学。
  (1)重点指导生字“褪”和“帚”。
  (2)教师示范写。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的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  词语
  1. 出示四组词语。
  2. 导学。
  ★ “削”的读音
  (1) 指出在“瘦削”中应读“xuē”,读“xiāo”时,常用作动词,表示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
  (2) 出示词语,让学生读准字音。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读下列词语:削减 削皮 剥削 削铅笔 
  ★“望而却步”中的“却”
  给出“却”在字典里的几种意思,让学生选择正确的义项。
   
  3. 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这四组词语,想想老师将它们这样归类的用意是什么呢? 
  4. 小结:我们以后学习课文的时候,也可以尝试着去给词语归归类,这样我们就能积累更多的词语。
  5. 下面就让我们想着它们的意思,再来读读这些词语。
  ●  句子
  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预习真充分!相信大家在朗读课文上也一定做得不错。接下来就请各小组的组长负责,挑选一个段落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练读,待会儿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最出色。
  ●  课文
  过渡:课前,同学们已经认真预习了课文,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请大家先练一练。
   
  导学:把文中主要人物和人物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内容简单地表述出来,那样的概括就会既简洁,又不显得笼统。
   
  第三板块:感受天游峰的特点
  1.过渡:一读课文,我们就知道《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但文中有很多地方具体描写了天游峰,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2. 出示学程单
  3. 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 导学。
  ★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1)作者把“石梯”比作了“一根银丝”,多么奇妙的想象啊!正是这样的比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
  (2)引导学生体会“银丝”“抛”“飘飘悠悠”“断掉”这些词语给人的感觉,从而真切体会“险”。
  (3)现在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在座位上练练。
  ★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1)这里的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九百多级”、“九百多级”、“一千八百多级”,咦?作者反复地这样写,难道是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做简单的加法吗?那用意何在?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想自己爬楼梯的经历,感受天游峰的高。
   
  ★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这一句不是写游人的表现吗?和天游峰有什么关系呢?
  (2)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了天游峰的“高”和“险”?
  (3)其实文中还有两个句子也是通过描写人物的感受突出了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
  出示句子,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句子。
  4. 作者运用了比喻、列数据、侧面衬托的方法来突出了天游峰的特点,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平常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这样,运用多种方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写生动。
  5. 在反复地朗读体会中,我们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高”和“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天游峰,亲眼目睹一下它的风采。(课件出示)
  6. 欣赏完了图片,再让我们声情并茂地读读这几个描写天游峰的句子。
   
   
   
   
   
   
  第四板块:课堂总结,引发期待
  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你们被天游峰的险峻深深地震撼了,那就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此时的感受吧!(课件出示)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习字册》中的字再描仿临各一遍
   
  课外作业:
  1.《补充习题》第一、二题。
  2.《练习与测试》第一、二题。
   
本页答案点评